石油与非洲地区冲突(3)

马格里布地区远没有摆脱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的冲突和动荡。甚至从纳赛尔(Nasser)总统执政开始,伊斯兰兄弟会一直与埃及非宗教政府Chapter 1 全球石油博弈第1 章-43-抗争,结果偶发民事冲突。随着社会环境恶化和基地组织崛起,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出现使这场战争全球化。石油并非对抗的主要动因,政府控制、人权、贫困等问题起了很大作用。

在摩洛哥,西撒哈拉独立阵线(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国SADR 的武装力量)是政府的眼中钉。摩洛哥南部区块(反对派称为西撒哈拉)仍然存在争议。摩洛哥政府和撒哈拉阿拉伯民主共和国政府授予有竞争力的公司海上开发的权利,但是公司没有能力实施开发。道达尔集团和科麦奇公司决定撤出,而科斯摩斯(Kosmos)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仍然留守在那里,新的公司有望在近期进入摩洛哥南部。2003 年毛里塔尼亚受到军事政变的影响。2003年政变图谋开始,2005 年政变成功,建立了军政府,最终导致2007 年选举。

这牵连到海上作业公司,比如当时的伍德赛德能源公司,强迫部分合同重新谈判。石油在所有上述战场扮演了一定角色,然而这里其实暗含着深层社会矛盾,而把石油预设为引发冲突的主要根源。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持续了多年的相互残杀,在埃塞俄比亚总统海尔· 马里亚姆· 门格斯图(Haile Mariam Mengistu)下台之前,冷战诱发的冲突伤亡惨重。在1998—2000 年期间,这些国家相互交战,为了划分土地搭上50000 人性命,自那以后,紧张状态持续至今,而冲突的地点和取而代之的战争转移到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有能力吸引几家公司投资石油,如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和几家小型独立公司。然而,只有几家作业公司(如伦丁石油公司)准备在厄立特里亚投资。从某种程度上讲,在非洲之角许多内部暴乱都与悬而未决的地区势力范围问题相关联,埃塞俄比亚政府要求承认其历史地位,当别人对边界提出挑战时,它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主张对自己的古代帝国版图拥有控制权。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针对大湖区控制权的争夺吸引了津巴布韦、安哥拉、纳米比亚、卢旺达、乌干达以及许多叛乱集团的兴趣。石油不是问题的焦点。然而,冲突的确延缓了东非大裂谷的开发。虽然和平协议还有待实际确认,甚至2007 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金沙萨还发生过战争,但新的时代肯定要到来。只有图洛石油公司、传统石油公司等小型独立公司进入刚果民主共和国,在乌干达阿尔贝蒂娜地堑带区块勘探延伸项目作业。传统石油公司原来的部分合同是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的反对派商定的,后来出现了问题。虽然部分反对派加入了设在金沙萨的联合政府,但许多人仍然在战场上,开展武装斗争。动荡的局势阻碍了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广阔的刚果盆地(Cuvette)区块的全面开发。同时,乌干达内部存在军事冲突,涉及圣灵抵抗军和阿可里族群。最近发现的石油是否会引发新的紧张局势,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整个非洲见证了严重的冲突,多数从根源上与石油无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上帝恩赐的石油加快了勘探开发,给石油与冲突画上了等号。将来对原油投资的风险也许更加明显,随着非洲各国的发展和完成不平坦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内部再结盟进程,对石油的野心也许能够成为紧张局势和冲突的润滑剂。教训或许是:旧的强权退出,帝国衰落,新的石油帝国和“超级大国”补入现成的空缺。所有这一切为非洲的混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无论有无国外石油世界同盟的加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