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国枢
单位里的年轻人,比较喜欢同我交往,有什么心里话,喜欢同我聊聊。已经不止一位年轻同事问过我了,老詹,你每天为啥总是乐呵呵的,好像没啥烦心事,其实在我们看来,你的烦心事应该是挺多的呀!
烦心事挺多?我倒没觉得。或许在旁人看来,我“应该”是有不少烦心事的吧。
为什么没多少烦心事,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烦心事到了我这儿就多云转晴,风势减弱,甚至烟消云散不成事儿了呢?这秘密说来其实简单,就三个字,叫“三个我”。
哪三个我呢?一个叫感性我,一个叫理性我,一个叫裁判我。
感性我,这好理解,就是西方那个弗什么德的心理学家说的“本我”,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本色的我,无拘无束的我。
理性我,这也好理解,就是脑子里多了一根弦儿,一事当前,想一想,冷静冷静,这到底对不对?应该不应该?
一般说来,咱们从小孩长到大人,日渐成熟,“一个我”也就晓得逐渐变成“两个我”了。一事当前,理性我常常会以大哥哥的身份站出来,告诫那个感性的小弟弟,喂,小老弟,切莫冲动,三思而行啊。
就这么着,人与人之间,大都能相安无事。个人的心情,也大抵没那么多别扭和不自在。
然而,有时候小弟弟是不听大哥哥招呼的,你这么说,我偏那么干!一会儿理性占了上峰,一会儿又感情冲动心潮激荡说啥也不管不顾爱谁谁了!好嘛,两兄弟在脑子里好一顿拳打脚踢,乒乒乓乓,稀里花啦。
当此时也,人是最矛盾也是最痛苦的了,真可谓翻江倒海,撕心裂肺!这样的仗干得多了,有的人脑子就会出问题,失眠了,抑郁了,成精神病了,甚至因不堪其苦而撒手人寰,一走了之了!多少悲剧,由此而生。
有什么办法解决吗?我认为是有的,这办法就是,赶快请出第三个我来!第三个我者,裁判我也。
或问,不是已经有一个理性我了吗?怎么又钻出一个裁判我呢?裁判我和理性我,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当然有,而且大着呢!
首先,裁判我不是自家人而是请来的裁决者,既不站在哥哥一边,也不偏向弟弟一方。其次,裁判我办事是有基本规则的,这些规则,早已树立权威,不会因时间地点不同而做什么理智不理智的选择,大家都按规则办,谁也没例外,坚决得执行!
举个例子吧。有时,不知为什么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夫妻俩吵起来了,越吵越凶,越吵越升级,越吵越过分,到最后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也翻出来甚至差点动手打了起来!
此时咋办?听感性的,只会是战火越烧越猛直至全局不可收拾!听理性的,顺着事情的缘由一件件理下去要分出个你是我非讲讲道理再找出相应对策,岂非黄花菜早就凉了?最好的办法,还是裁判我站出来,说上一句:“一家人,没有道理,只有爱。”
得,只一句话,齐了。你立即偃旗息鼓,怒气全消,上前搂住妻的肩膀说:“亲爱的,我错了,咱们别争了好吗?”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裁判规则从哪里来呢?从长期生活中积累得来。这些规则,都是你反复琢磨或者有过经验教训已经认可作为自己行动准则的,而且都是言简意赅的一句话或者几个字。关键时刻,拿将出来,二话不说,坚决照办!
基本规则积累得越多,越规范,越成熟,你的心境就会越平和,越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信奉“三个我”原则因而活得比较轻松比较洒脱者,大有人在。我的一位朋友,手机上就备有家人照片及一些警句,如“人生就是过程,没有过不去的坎。将军赶路,不抓小兔。对人宽容就是对己宽容”等等。
这,或许就是他那“裁判我”的一些规则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