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兆燕
当我告诉学生班里要来一位清清秀秀、文文静静的女同学时,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了他———毕可双,继之是一阵哄笑,接着学生们颇有意味地向我投来了询问的眼神,仿佛在说:老师是不是准备安排新来的女生与毕可双同位呢?
起初,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斩钉截铁:不行。要知毕可双何许人也,在我班那可是大名鼎鼎。他肤色很黑,有点非洲人的味道;个人卫生很差,仅以脖子为例,简直像不均匀地刷了一层黑漆(我虽提醒过几次,但成效不大);尤其是,他学习很差,上课喜欢大声吆喝,老师头痛、同学反感;最糟糕的是他经常用粗话骂人,有时还和同学打架。本来他是有同位的,但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众叛亲离”,他最终成了“孤家寡人”。
让新来的女生和这样的人同位,我感到对不起她,可直觉告诉我,这里面也许暗含着一种契机,可双虽然缺点很多,但他还是有优点的,他诚实、仗义,不失山里孩子的质朴。我一直想转化他,这或许就是个难得的机会。
我犹豫不定,要不先问问他再说?“可双,让新来的女同学和你同桌,愿不愿意?”没想到他竟激动起来,眼里有惊喜的神色,“愿意,不过……”“不过按你平常的表现,老师觉得你们俩同位并不合适。”我接过他的话头,并暗暗观察他的神情。
他的脸暗淡下来,并低下了头。“听说这位女同学学习很棒,性格温和,你会不会欺负她?”“不会!”他抬起了头,竟然又加了一句:“我从来不欺负好女生。”“好,那就这么定了!”我对可双再三嘱咐:回家搞好卫生;说话要文明,注意场合;君子动口不动手……
中午,新同学来了,全班鼓掌,调皮的男同学将巴掌拍得山响,大有一种“好戏就要开场”的味道。
那一下午,科任老师纷纷向我反映:“来了一位新女生,你们班的男生表现很反常。”我笑笑,这群“不怀好意”的孩子。
一天、两天、三天,班级很快恢复了正常。
几天后,我课下找到新同学,了解可双的表现。“他不错。”新同学肯定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激动万分,近一年了,这是我第一次从学生口中听到对他的肯定。
一天午饭后,我和一群学生聊天,我有意谈到了可双和新来的女同学。学生们乐不可支,抢着告诉我:“他现在变化可大啦!脸、脖子、头发、衣服干净多了。”“除了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外,听不到他胡乱吆喝了。”“他现在很少骂人,只参与了一次打架。”“其实那次他是去拉架,不然,那位小同学可就吃大亏了。”“他爱帮助那位女同学,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把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参考书给了她,听说有一部分内容新同学没学。”“新同学很文静,说话不多,不过和可双似乎挺谈得来……”嘻嘻哈哈,学生们乐成了一团。
一个多月过去了,可双的变化令老师们连连称奇迹,他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我如何学地理》的作文中写下了这样的话:“作为一个中学生,连祖国的大江大河都不知道,还能算个中国人?”他向我保证,下次考试,一定要赶上前边的同学,决不再做班里的“尾巴”。
现在想起来,我真庆幸自己给了可双这次宝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