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结果比嘴会说话(2)

2009 年7 月,大学毕业的李进到一家大型公司上班,开始其销售生涯。因为大学学的是管理专业,李进并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认为自己是管仲、乐毅、诸葛亮再生。

闲暇之余,李进总会用高谈阔论来指点同事。同事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你们这种做法太落后了,必须彻底改变”。当同事向他请教解决的问题时,他就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说得头头是道。说完后,李进还不忘摇着头对同事补上一句:“唉,你们真不行”。

一年后,李进仍然做着他的销售工作,每月依然拿着800 元的基本工资,加上饭补和偶尔撞上门的小订单,最多也没超过3000 元。而和他同时进入公司的销售员,有的被提拔成区域代理,有的被提拔成部门经理,即使和他一起奋斗在销售一线的其他员工的工资也超过万元。

李进认为自己的管理才华,不能就这样埋没,于是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申请,要求调到策划部。当人力资源部没有批准他的申请时,李进很不服气,气冲冲地来到经理办公室进行理论:“为什么我这么有才华的人,不能去策划部?”

经理一脸平静地答复李进:“就凭你给我们的结果,你的销售业绩连新- -才是硬道理入职的员工都赶不上!”数天后,这名夸夸其谈的李进被老板“请”走了。

事实胜于雄辩。谁行,谁不行?结果一目了然。本领不是吹出来的,它要的是行动。

具体到说(此处的说,绝不是盲目的承诺)与做,有人把员工分为六类,即诚信者(说到并做到)、大话王(说好的但不做)、 闷葫芦(不说但去做)、旁观者(不说也不做)、矛盾者(说不好的但去做)、评论家(说不好的也不做)。

毋庸置疑,评论家表现最差,荣为裁员之冠。榜眼则是旁观者,而探花则在矛盾者和大话王之间诞生。事实上,两者有较大的反差。矛盾者常常抱怨,但在行为上一点也不马虎,工作的结果很出色。大话王则“说完等同于做完”,由于能力和个人意愿问题,只用嘴上功夫来逃避做事的责任。

在此公布企业裁员的三甲,他们分别为:评论家、旁观者、大话王。

不难看出,这三类员工都没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结果。

“如果说语言是银,沉默是金,那么行动就是钻石。”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人物、已故的阿拉伯雄狮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曾这样告诫他的儿子。行动之钻胜过夺目的银,胜过灿烂的金。其耀眼之处恰在于它能催生结果。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结果是一种行动,结果比嘴会说话。所以,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在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一项工作或任务下达时,就应当机立断,立即行动,直奔结果。只有这样,企业才会钟情于我们,成就才会最大限度地眷顾我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