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无象之象(1)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恍惚。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视之不见, 看它而看不见,

名曰夷; 称呼它为“夷”。

听之不闻, 听它而听不到,

名曰希; 称呼它为“希”。

抟之不得, 捉摸它而捉摸不到,

名曰微。 称呼它为“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这三种现象难以穷究,

故混而为一。 因此混合而为“一”。

其上不皦, 它形而上的一面不显光明,

其下不昧。 它形而下的一面不显阴暗。

绳绳不可名, 连绵不断难以形容命名,

复归于无物。 回复归于没有物体的虚无状态。

是谓无状之状, 这就叫作没有形状的形状,

无物之象, 没有具体物象的物象,

是为恍惚。 这就叫作“恍惚”。

迎之不见其首, 向前迎上去见不到它的头。

随之不见其后。 随后追上去见不到它的尾,

执古之道, 把握亘古长存的“道”,

以御今之有, 用它来驾驭现存的事物,

以知古始, 用它来了解远古的起源,

是谓道纪。 这就叫作“道”的规律。

人生觉悟

在上一章中,老子阐述了做人治国的一个根本道理,淡泊名利、放弃私利、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才正是大道之本。那么大道是以何种方式来表现它的存在的呢?在这里老子把大道的形象和规律告诉了我们。

我们用眼睛去看而看不到的东西,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比如你站在平原上极目远眺,看到的只是地平线,而地平线那边的景物是看不到的;又比如在没有任何仪器的辅助下,也看不到细菌的活动,然而细菌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这些用眼睛无法看到的东西称之为“夷”。夷是平和白的,在你的眼前一片平白,你自然不可能看到任何东西,这就是大道无形。我们用耳朵听不到的声音,不能说它不存在。比如超声和次声,都是用耳朵无法感知的;再比如我们也不可能听到很远的地方的昆虫鸣叫声,或是一根松针掉在沙土上的声音。这些用耳朵无法听到的声音称之为“希”。希就是稀薄,这就是大道无声。我们用手无法捕捉的事物,也同样不能认为它不存在。你是否能用手捕捉到一粒漂浮在空中的灰尘,恐怕不能;你是否能用手抓住一束光,显然也做不到。这些用手无法捕捉的事物称之为“微”。微就是细小,细小到能从你紧握的手缝中轻易溜走,这就是大道无形。

那么大道具体是个什么东西呢?大道就是那个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摸也摸不着,无法用我们人类的感官去感觉,只有用意识去体会;无法以概念来分析和判断,只能以精神来接近的自然规律。因此夷、希、微都只是一个简单的描绘词,无法以它们来探索大道的本源,也无法真正了解大道。因为大道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存在于冥冥之中的,是变化的,是无影无形、无声无息的。它没有光亮和黑暗,没有前进与退后,没有停止与运动。可以说它没有丝毫的相对性,它是永恒的,是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当你感觉到它的存在,似乎可以把握到时,它却又忽然回归到先前无迹可寻的状态中去了。总之它给我们的感觉是惚惚恍恍、恍恍惚惚,无始无终,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前无后,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没有最贴切的概念来概括它,因此把它叫作“恍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把它叫作“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虽然我们无法看见它的形象,无法听到它的声音,也无法捕捉到它的形迹,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在一起,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知道整个世界都是从道中生出来的,整个宇宙都体现着道的存在。道是法规,道就是行为准绳,它像一座拔地而起与天相连的大山,任你有多大的本领也不能逾越。鸟因为有翅膀可以翱翔于天空,鱼因为有鳃鳍可以畅游于水底,马因为有强健的腿可以奔行于大地,人因为有思想而成为地球的主人,这一切是如何来的,是谁规定的?就是大道。只有大道才有这种力量。道就在我们的身边。正如我们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又如“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里的“天”和“冥冥”指的就是道。道是规律,道是自然界中的注定,是不可违背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