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建国与基督教的诞生(2)

这种纯罗马式宗教在当时始终保有着最为广泛的影响力,甚至还曾经一度获得了帝国政府的官方许可和支持。其他形式的宗教则是长期地被压抑在罗马传统宗教的公众与文化影响力之下,即使能够在部分地区短暂流行,亦丝毫动摇不了罗马传统宗教的绝对统治。因此,当局对大多数非官方宗教组织的存在并不会感到介意;各种形态诡异的复古宗教、祭奠和仪式,肆无忌惮地充斥着罗马万神殿里的每一个龛室。而耶稣所创立的以自我救赎为精神基础的新型宗教,在这种开明的环境里亦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发展,直至其发展到因信众过多而主动招惹了一代暴君尼禄。

公元64年7月18日夜晚,罗马城突遭大火。火势整整蔓延了一个星期。城内十四片行政区当中的三个被烧为灰烬,另有七个行政区遭不同程度的焚毁。坊间说是尼禄导演了这场大火,然而这位罗马皇帝却直接将纵火疑犯之矛头指向基督徒。他先是声称这些信仰耶稣的穷苦人、奴隶和异乡客是制造惨剧的罪魁,继而又叫嚣他们是仇视全人类的祸首。而后尼禄亦正是凭借着这些“莫须有”的无端理由,残忍地杀害了数不胜数的基督教信众。

从此开始,罗马帝国对于异教的态度,便经由宽容而转入迫害。哪怕是贤明的哲学家帝王马可·奥勒留亦曾经于公元161年3月7日登基之时,宣布要从国家政策上限制异教的发展。然而伴随着罗马的经济衰败,基督教及其他形式的“异教”却迎来了一场难得的发展机遇,甚至连传统贵族也随着“穷人外来户”的脚步信仰了新的神秘教派。有关这段历史的蹊跷,著名的欧洲史研究学者沃伦·霍利斯特(Warren Hollister)和朱迪斯·本内特(Judith Bennett)在他们共同合作撰写的《中世纪欧洲简史》(Medieval Europe: A Short History)当中做出了极其特别而独到的文化性解释:

插图2-2

“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喧闹的诸神并未被人们所完全抛弃,只不过是随着时间的进程,被新神祇所代替。由于政治经济极不稳定,公元三世纪至四世纪期间,城市里的穷人纷纷转投了神秘教派,而富人们眼见理性宇宙、共和国愿景以及美好生活都渐行渐远,甚至连古典人文主义复苏希望亦化成了一滩泡影,于是乎也都转而改宗信仰了神秘教派。最后的结果是一种缓慢而根本的转变:对现实世界的兴趣逐渐消失,然而对于来世生活的期待却愈发强烈。这种特殊的转变也构成了帝国晚期和后来文明的发展基础。”

正是在这场转变当中,基督教徒数量急剧增长。当然,这还需要特别归功于耶稣门徒圣保罗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作为革新后的犹太教,基督教本来是犹太人传播给其他犹太人的福音,其中保留了诸如割礼和各种饮食禁忌等摩西律法之成分;甚至耶稣本人在其早期传教时也仅是向生活贫苦或无家可归的犹太人传授他那套有关于仁慈和博爱的理念。保罗则撕破了这些严格而陈旧的狭隘教义,主张任何人只要信仰耶稣,就都可以被接纳为上帝的子民,且完全没必要遵守异常复杂的清规戒律。于是乎,皈依之门被宽容地敞开,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各民族共同的精神乐土。

基督教取得成功的秘诀事实上还有非常之特别的一项内容:即耶稣毕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比较于完全和人类不沾边的神灵们,比如说古希腊神话之奥林匹斯诸神,明显更具有崇拜意义和实践性。况且耶稣生前事迹在小亚细亚和南欧地区被人广为传播,每个人都听说过巴勒斯坦省走出了一位善良、热情且极富人格魅力的神一般的宗教领袖,能够奇迹般地将病人治愈,引导人走向精神的拯救。

不过民间的各种传说,纵使再详尽可靠,难免也会引发一些争论。而有关基督耶稣的传说尤其如此。狂热信仰着耶稣的宗教信众并不愿意接受民间对耶稣的客观看法和描述;他们无比疯狂地坚持认定:耶稣是神,而非像民间传说的那样仅仅是一名“上帝般的人”!十分有趣的是:耶稣本人倒曾经不止一次地将自己和上帝作出了明确的属性区分,且这些内容均以谈话的形式录入了基督教会的官方性文献《福音书》。当然了,这帮耶稣的狂徒式追随者也并非没掌握任何有效的证据,他们紧握着耶稣说过的一句名言死不撒手:

“吾与圣父(上帝)为一体。”

(I and the Father are One.)

恰恰是这句话将基督教引向了伪造历史的荒唐与可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