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异峰突起(8)

按照时间预算,老君渡距离陈仓码头三十里地,中午十一点到达绰绰有余,实际行船时间比预算慢了一刻钟,还不算离谱。这里位于渭河北岸,渡口处堤岸上方有一棵百年老槐树,郁郁葱葱独踞高处,很远之外都能眺望得到。

前天,孙连文代为联系好的陆路运送的人都已按时到达,翘首张望等待船到。从这里去党家村还有几十里的路程,路上只要稍有耽搁,就要摸黑走了。这一刻,船身停泊在渡口前,抛下铁锚。俞梅先行上岸,赶紧让船上人卸运棺材。渡口十来级厚实的石阶前,停了两辆骡车,一辆坐人,一辆载物,算是省却了脚力人工。

稍费周折后,棺材装上车,俞梅打发了从陈仓一路来的雇工们,领着新的一拨人重新上路。走到岔路口,她指指左边的一条便道,说:“先去二郎坡。”

二郎坡在老君渡和和党家村这条线路的斜北面,足足要绕二十里路,而且都是山道,颠簸难行。拐去那里的话,今天天黑前到达目的地的可能就没有了。车夫听了她的指令,齐声叫苦。俞梅不耐烦地说:“拐个弯子,每辆车加一块大洋,别磨蹭了。”

有了钱就好说话。车夫们被塞住了嘴巴,赶着牲口乖乖巧巧地向二郎坡走。日头过了正午,稍稍向西时,两辆骡车紧赶慢赶,终于在约定时间过去不到一袋烟的工夫,抵达目的地。这地方有一座二郎庙,就在山道东侧,虽然年久失修,但模样还在,能给路人起点遮风挡雨的作用。

前面,已经有五六个人在路口向这边瞭望,远远地向车子招手。俞梅等车靠近了,仔细辨认,果然是那伙党匪残余应约来了。她笑了笑,吩咐车夫将车子赶到庙门前,自己跳下车,向他们询问大当家的所在。

庙里有个人应了一声,踱出门来,正是见过一面的土匪当家头目。他摸摸浓密的胡须,问:“党师长的灵柩来了?”

俞梅回身指着车上的棺木。当家头目来到车前,伸手抚摩了一气坚硬的木质,笑笑说:“你这个丫头还有些孝心,给老长官用的上等材料。也罢,我这里再助你二百块钱,拿去好生地安置他吧。我这里预备下了些水酒、纸钱,咱们仪式从简,就地拜祭一下,别耽误了他入土为安。”

当下,他掏出张银票来,递给俞梅,朝庙里招呼一声。庙里涌出二十来人,捧了神像前的香案,搁在车尾的棺材前,排下了八只粗瓷大碗,拎出四坛酒来,拆了泥封注酒入碗。从当家头目开始,八人一排。第一碗敬了亡者,第二碗一口下肚。如此这般,三份轮排下来,顷刻就饮尽了坛中酒。接着,众人又拖了一柳条筐的纸钱出来,就在香案前点燃了,一个个依此拜祭叩头,嘴里喃喃有声地祝告,无非是祈求党玉昆的在天之灵,佑护自己平安、兴旺之类的套话。

俞梅头上披了孝带,俯身跪在一边,以亲眷的身份回礼。一阵礼拜下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俞梅眼见地面上纸陌焚化殆尽,看看天色,便起身答谢,表示要带着灵柩赶路去下葬。当家头目拱手施礼,说声拜托了,又率众人跪伏送行。直到车声远去杳不可闻时,才站起身来,拍打身上的灰土,一摆手说:“扯风,回寨。”

这二十来人聚在一起,枪械都放在庙门里,三个负责戒备的喽啰手里有枪。大伙儿正要去取,只听得四下里突然响起了无数声吆喝:“不准动,举起手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