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如何看自己
一般而言,德国人自认为是一个谦逊朴实,甚至平凡普通的民族。给他们一瓶啤酒,一根香肠,些许安闲时光,再加上一位可与之争论政治话题或者倾吐对生活压力的哀叹的德国同胞,他们就心满意足了。既不贪婪,也不寄望于不劳而获,付起账单来更是准时准点。他们是一群简单而诚实的百姓。
德国人爱做梦,总认为自己具有浪漫情调。不是那种地中海地区风花雪月的浪漫,而是激烈的、天才横溢式的浪漫。
每个德国人身上都具有一点浪漫气质,类似于头发蓬乱的贝多芬在林中穿行,为山间落日饮泣,紧紧抓住不可能的零星希望去表达难于表达的情感。这就是伟大的德国精神。每当探讨艺术、情感和真理问题时,这种精神都必不可少,也格外引人注意。
事实上,浪漫主义运动并非德国人所开创(尽管他们自己坚信确实是自家功劳),然而他们至少为这一运动提供了许多内容丰富、错综复杂的哲学理论。
他们自视教育底蕴深厚渊博。有别于普遍看法的是,德国人并非无事不通,他们只是事事了解得更深刻一点而已。特殊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前,每个西德人都疯狂地热衷于两德统一大业。他们扪心自问,也相互探询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同一民族,伟大的德意志精神却为一堵坚实的水泥墙所割裂,让我们怎能满足现状呢?
人人赞同统一大业是历史的必然。世界上有些地区的百姓普遍贪恋耐用消费品,却对生活在一个失掉意识信仰的社会里满怀疑虑,在那里永远不会存在一种一致性。如今统一虽已实现,但原西德人的疑心并未消除。
韦西人(原西德人)都知道奥西人(原东德人)个个游手好闲、满腹牢骚。而奥西人也都知道韦西人个个愤世嫉俗,虚伪失诚。这种相知一直如此。
原东德人与原西德人之间仍存在实实在在的紧张情绪,如今已经有些人在怀疑国家统一大业是否真的是历史必然,而那堵柏林围墙是否也确实成了伟大德意志精神的支柱--这一现实只有政客们才愚蠢得无所察觉。
社会巨变之后,德国饱受史无前例的忧虑之苦,自我反省的队伍也发展到极其壮观的规模。其功效在于深化德国人对欧洲共同体进一步发展的信仰,为平息内部混乱提供了一个稳定条件。有些人私下里还盼着不曾实践这一冒险就好了。他们怀恋以往的岁月,那时候生活似乎简单平淡,人们也知道谁是自己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