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永远背着哲学家的包袱(1)

德国人:永远背着哲学家的包袱

斯蒂芬·齐德尼茨本·尼尔考  李彦 译德国人如何看他人

德国人普遍对英格兰人怀有敬慕之情,在以往的岁月里,这份“单相思”始终苦无回报。英格兰曾经是世界顶级模范,其政治、社会、工业以及技术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叹服。德国人把英国人看做一个非常亲切高雅、大体上温和无害的民族,好得几乎和德国人自己一样。

他们欣赏美国人那种(非德国式的)随和自在的实用主义,同时讨厌美国人的(非德国式的)肤浅。在德国人看来,美利坚合众国是万国学校的校长,对校长如果不能给予相应的热爱,那么就给予尊重吧。德国人是权威的忠实信徒,他们盛行一句口头禅:“懂得如何服从,你就同样可以成为主人。”

德国人对意大利理解颇深,因为两国的历史有相当长的一段是相同的。通过战争、侵略以及其他形式的交流,二者之间早已建立起深厚而持久的友情。意大利的艺术珍品、珍馐美味以及海岸风光在德国是为人所共赏的。

德国与意大利之间还有一重联系在于,这两个国家都是在19世纪取得了主权地位;究竟这是不是一件好事,二者迄今依然无法完全肯定。

法国人因为拥有微妙深奥的文明而赢得羡慕,同时也因其文化不足而遭怜悯。相比之下,或许法国人的精神层次较高,但德国人的精神更为深邃。尽管如此,有亲法情绪的德国人还是比比皆是,尤以靠近法国边境地区为最。

德国人就像一群不知足的孩子,喜欢隔着花园的篱笆向外张望。他们嫉妒地中海地区的居民具有更轻松的生活态度、更多的文化遗产以及当地温暖的气候。不过,这点忌妒心也只在度假时才油然而生。

德国人对其日耳曼民族的美德怀有强烈的优越感,他们只肯承认比瑞士人稍逊一筹。面对瑞士人无与伦比的美德,诸如讲求条理、守时、勤恳、清洁和严谨等,没有一个德国人会怀有异议。而且,他们从没和瑞士打过仗。

如果以往的经验曾给他们一个教训的话,那就是他们认识到脱离了国家共同体,就没有前途。没有哪一国人像德国人一样,对与外人交往的重要性具有如此强烈的意识。宽容何止是一种美德,它还是一种责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