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暗访,在报社精心策划中开始(4)

于是,我,这位名叫石飞的打工记者,在《浦江都市报》半年记者生涯中,尽管我发表了数百篇具有社会影响的独家报道,尽管我早就凭实力在报社扎稳了脚跟,但我此次却是那么小心翼翼,第一次郑重其事地把自己独家获得的重大新闻线索,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采访部作了汇报。果然不出我所料,由此次暗访引发出的一系列历险,不仅令我多次差点丢掉小命,而且在浦江新闻界引发了一场强烈的人事地震。多年后,此事的影响仍然令人心有余悸……

庞达海反复地阅读我呈上的这条重要新闻线索后,认为此事非同小可,要么是本报独一无二的独家新闻,发表后肯定会引起强烈轰动;要么会捅马蜂窝,也许将我们牵累,引来不尽的麻烦。但他实在又舍不得放弃这条重要线索,最后还是决定先向报社领导汇报后,看他们的反映而定。于是,他郑重其事地拿着我的采访报告和那封万言举报信,亲自带着我面见省报业集团常委会常委李明白、社长万达,主管编辑工作的常务副主编高良和主管采访工作的副主编周大可。报社几位领导很快就达成一致意见,都认为我呈报的这条线索,是都市报创刊以来最重要的新闻线索。从报业集团安排到都市报的主管领导、省报编委会的李明白,到万达、高良及周大可等,特意提出了各自的意见;随后,大家还为这次采访开了三次会议。最后,报社决定成立一个暗访小组,由时任政法组副组长的我担任组长,由机动部的邓保卫协助我共同暗访;摄影部的老记者卫强担任相关偷拍任务;采访部司机大刘出车配合我们三位记者暗访。

直到第三次开会时,老谋深算的社长万达考虑到此事将会涉及到警方的方方面面,就又特意把政法组副组长顾阿荣叫来,让其也参与我们的暗访。我尽管十分不乐意,但这是领导的安排,也只好点头同意了。

顾阿荣是我们《浦江都市报》的“报花”,是华南师大的文学硕士,曾在新加坡呆过两年,后来不知何故来到了新创刊的都市报,并很快以其漂亮的外表和八面玲珑的社交能力,赢得了社长万达的钟爱。她到政法组后,很快担任政法组副组长,采访部主任庞达海将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及市公安局等几条重要的线路,全分给她来负责。顾阿荣果然不负众望,短短半年时间内,省报、市日报及本省由省厅和市局邀请的各种重大新闻发布会,我们新创立的《浦江都市报》都“名花有主”。这还不算,她也不知通过何种关系,挖到了不少其他兄弟报纸没有拿到的第一手资料,还独立专访过刚担任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长的吴基仁。要知道,当时作为省委机关报的《新闻日报》及市日报的《浦江日报》都没有争取到这种采访机会。堂堂的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能接受一家刚创办不久、社会影响不大的新报纸的专访,不是一般的记者能做得到的,但这位女记者不但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在采访到省厅厅长后,她又对省厅各重要部门的头儿做了一系列的采访,这些稿子尽管质量不怎么样,写得也很平淡,但能采访到如此重要的领导,自然让我们这家刚创办不久的都市报如获至宝,也让其他报社的同行另眼相看了。

但最终令我暗暗高兴的是,当万达主编郑重其事地告诉她此事时,没想到这位漂亮女记者根本不领这份情,只三言两语就推脱了。这个“明星记者”不参与,会这个暗访报道就百分百是我的独家新闻了,否则,顾阿荣一定会抢了我们所有人的风头。

但我能理解主编的用意。此次暗访,举报人公然在信中反映地方派出所不作为,反映他们官匪一家,到了关键时刻,肯定得和公安部门协商沟通。毕竟,作为新闻媒体,报社只有监督权,而根本没有执法权。不管报道如何激烈,还得看相关执法部门能否高度重视,能否及时立案,能否出警配合我们的行动……这样说来,经常跑省厅和市局的顾阿荣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就这样,尽管报社多次对此次暗访进行精心策划,但最后还是定下了我们四人暗访小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