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一、时代背景

第贰章 故事篇

一、时代背景

东汉的历史,从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刘秀称帝算起,至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代汉,总共一百九十六年。

东汉中后期一百余年的历史,是外戚和宦官争夺统治权的历史。期间除明、章二帝外,继位皇帝都很年幼,政权首先落入外戚手里。后宦官助皇帝打倒外戚,实权便落在宦官手里。不久皇帝短命而亡,于是外戚又专权。

宦官嚣张,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造成的:皇帝和外戚有矛盾,害怕同姓诸王和大臣篡夺政权,而觉得宦官没有篡权的危险;东汉强化君主专制,内侍由宦官担当,不断增加其人数,扩大其职权;宦官自幼生长于宫禁,势力盘根错节。《后汉书》载,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历史上,宦官六次打倒外戚。《资治通鉴》载,汉桓帝时期,权势专归宦官。汉灵帝时期,有张让等十二个宦官,人称“十常侍”。十三岁的汉灵帝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横征暴敛,卖官鬻爵,父兄子弟横行乡里,祸害百姓。

宦官猖獗之日,正是士人的经济、社会力量与日俱增之时。东汉统治者都大力提倡学习儒家经典,广开士人利禄之途。宦官专权引起政治腐化、农民起事,为国为己,士人都不得不与宦官展开斗争。士人除一般富户出身和太学生外,还包括许多中央和地方大小官吏。太学生、名士以及有声望的官吏,影响和指导各地士人行动,形成了“党锢之祸”。

汉桓帝死后,宦官有恃无恐,杀害作风耿直的士人,死、徙、废、禁者,有六七百人。自此,士人转而明哲保身,或偷偷“交结豪杰”待改朝换代,或劝说有实力的将领发动兵变以期取代汉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