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三、吴(2)

身担东吴军国大任的周瑜,不但能善待老将黄盖、程普,还能与行伍出身的吕蒙、甘宁成为朋友。

赤壁之战前,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一片混乱。周瑜回柴桑,张昭、顾雍等文臣便来访,让周瑜劝孙权降曹。随后,程普、黄盖等武将来访,让周瑜说服孙权抗曹。接着诸葛瑾、吕范等文臣前来陈述投降理由,吕蒙、甘宁等当着周瑜与之争议不休。此时周瑜表现的,是从容不迫的气度。大战在即,他指挥若定,从与黄盖共同谋划,指使阚泽献书,到庞统授计,智斗蒋干,巧设苦肉计,直至三江口纵火,显出的是他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其实,周瑜的“小气”,主要表现在与诸葛亮的矛盾中。诸葛亮轻而易举识破他每一步棋,还能于曹军万箭齐发中,与惊慌失措的鲁肃把盏对饮,完成“草船借箭”这个艰巨的任务。这令周瑜失去了理智,必除之而后快,但却反被诸葛亮“气”死。周瑜的“小气”,终结了他在“三国”舞台上的表演。

3鲁肃:大智若愚

鲁肃并非是平庸憨厚的忠厚长者,演义中的大量描写显示,他不同寻常。

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鲁肃侍孙权后,献计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这与多年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英雄所见略同。孙权接受他的立国大计,广纳贤士,自此江东得人才之盛,为迎战曹操奠定了基础。

鲁肃的大智能远不止于此。曹操平定北方,欲南下并吞荆州和东吴,而此时东吴和蜀剑拔弩张。鲁肃意识到形势危急,马上请命以吊刘表丧为名与刘备结连,并认为这个联盟如能缔结,天下可定,然后风尘仆仆赶到江夏,见刘备,请诸葛亮。回到柴桑后力排众议,劝孙权早定大计,才有了“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当孙、刘联盟内部产生矛盾,尤其是好友周瑜三番五次陷害诸葛亮时,鲁肃总是心甘情愿被诸葛亮“利用”,巧妙地加以掩护,使诸葛亮免遭毒手。

鲁肃一生,推荐过很多人才——诸葛瑾、吕蒙等。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已闻名天下。而此时的庞统,还是正在访投明主的“白衣”。周瑜临终前,特意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继任三军大都督。鲁肃却竭力举荐庞统,他对孙权说:“此人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孙、吴,往日公瑾多用其言……何不重用?”鲁肃放着高官厚禄不要,主动让位于才学超过自己的庞统,令人肃然起敬。当孙权因庞统长相不美,所学和周瑜不同而不任用时,鲁肃并不怕庞统投靠他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反而主动把他推荐给刘备。

如此这般“诚恳老实、心地纯良”,不但无损鲁肃形象,更给人们显现了这位战略家大智若愚的风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