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如花美味隔座看--读谈正衡《梅酒香螺..

如花美味隔座看

--读谈正衡《梅酒香螺嘬嘬菜》

作者:朱卫国

第一回走进一家饭店,差不多都有这样的感觉:假如邻桌吃得正好,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偷看一眼,有时候甚至就点了一种、两种与邻桌一样的菜。说是偷看,还真的就是偷看。因为每一个中国人,在他们最眼馋的童年时代,差不多就为眼馋这件事情,不止一次被自己的父母责骂过,甚至打骂过。“谁叫你站在旁边看人家吃东西了,就这么眼馋吗?八辈子没有吃过东西啊!”这是当年乡村经常听到的声音,并且,经常立即就有孩子的哭声响起。母亲下狠劲也拖不走自己的孩子。因此,不看别人吃东西,是中国人的良好品德之一。

怎么办?这一回是谈正衡与一帮朋友在邻桌吃得正好,我们也不看吗?这根本就做不到。瞧这一桌江南风味,活色生香,大杯喝酒都辜负了。好在更好看的是,谈正衡不仅把这一桌,而且把无数桌都搬到了纸上,当然就可以尽情地看了,不亦乐乎地看了。与别人写美食不同的是,谈正衡如果写鱼,是会从吃剩的鱼骨头(《于今何时觅鲥鱼》),一直写到鱼在水底的情状的(《世间犹有桃花痴》)。其他篇章,大多数也是如此这般。地皮菜你可以弯腰去拣,我说的是在《地苔皮的前世今生》的文字里就可以拣到许多,并且还是上面沾着草叶和蚯蚓粪的。螺蛳呢,《螺蛳嘬嘬》一篇,那螺蛳在盆中被手指扒动哗里哗啦的响声,差不多都清澈而响亮地被听到。

说到清澈,这差不多是谈正衡这本书的整体品格。江南的风景,说到底就是清澈。江南的风味,也是如此。虽然有人把徽州菜总结为“严重好色、极度腐败”(盐重,色浓,毛豆腐,臭鳜鱼等),但是,清澈是底子。就说臭鳜鱼,如果你最后的感觉不是清澈,那么,这道臭鳜鱼,就算不上地道的臭鳜鱼的。“凉拌则别有风味,有一股雨水的清新和宁静。”(《地苔皮的前世今生》)这哪里写得是美食品味呢?谈正衡在不止一篇文章提到,一种美味,一定要有江南最清冽的溪水和最匀净的色相蕴藏其中。吃在当前,最惬意的时刻,无非是一下子把久远的记忆给吃出来了。吃着,吃着,有时候差不多会有泪水盈动,差不多会有大段的沉默出现。

人生若只如初见。美食犹如人生,那么,说“美食若只如初见”,又有什么不准确呢?且有《梅酒香螺嘬嘬菜》为证。“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什么是 “适口”,“只如初见”就是“适口”,我们一生所耽溺的,无非是童年的味道。如果你是一个江南人,那么,无非就是江南的味道。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一种江南雨水的清新和宁静,落在了这本风味独特的《梅酒香螺嘬嘬菜》上了。既然眼馋,何不伸颈一望之,望个不亦乐乎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