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一个现代学者并非易事

 

他在评论的同时也定义了自己。李教授的背景很牛,是中国海归经济学家中的权威人士,还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新任命的五名委员之一,具有中国金融界绝对的权威和影响。

李教授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自认是学者,就要以学者的风骨严以律己,就要设法摆脱人世间名利场的诱惑。在这一方面,李稻葵为海归学者做出了一个好榜样。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滑坡是当今高等教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大缺失。

已故中国科学巨匠钱学森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早已拍案而起,挺身而出,痛斥教育疮痍满目对当今中国持续发展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010年两会期间,博士后论文造假、科学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等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中国民众对学术界的信任危机。连续多年抨击学术腐败的全国政协委员朱清时,2010年再一次在两会期间向政府建言,大声疾呼:“学术造假不除,中国的学术就没有希望。”

众怒难犯,来自中国5所知名大学的校长代表在两会新闻中心接受采访时一一表示:“ 对待学术腐败要坚持严肃的立场,决不姑息,必须严惩。”

值得欣慰,国家领导、科学大师、教育精英和大学官员都能够用如此犀利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直视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隐患,令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希望尚存。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洋倚重,“舶来品”声名鹊起,会说流利中国话的外籍人士逐渐蚕食中国稀缺的媒体舞台可谓热闹非凡,正在成为一景。

还有最近沸沸扬扬的北京考区理科状元李泰伯在申请美国哈佛、史丹福、耶鲁十几所名校时惨遭滑铁卢,让母校中国人大附中和很多家长深深不解。李泰伯牛的很,蜚声北京城,属于标准的“考试-竞赛型”学生。他曾三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高考总分703分再加上20分竞赛加分。此外,在社会活动方面也是佼佼者,他同时还是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的班长、人大附中学生会主席、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咋一看就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尖子学生,这样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应该为美国名校竞相追逐才怪,为什么惨重拒绝?是不是美国大学犯傻?

我们可能不知道,美国人压根儿不欣赏这一类学生。

他们固执地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视之为“考试机器”,几乎是一种轻蔑鄙夷的负面印象。而我们近些年为了适应美国大学的录取需要而刻意为学生堆砌和打造的各种头衔、资格或经历,也给“不拐弯”的美国大学的录取官员和教授一种人工操作的明显痕迹或造假嫌疑。

美国教育秉持育人做人的态度,更看重学生的真诚、爱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内在素质和兴趣爱好。表面上,北京状元惨遭美国名校拒绝,实际上是美国学界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不认可,于是学生成为这一波的“替罪羊”,首当其冲。在北京状元样样拔尖的阅历上,美国人一下子抓住了中国教育的软肋,他们转而怀疑李泰伯的品格和诚信,因为他们从常识上不理解他怎么可能同时还是一个合格的班长、学生会主席和模拟联大主席。于是,状元的光环消失了,李泰伯同学至少这一次出师不利。不过,好一个小李子,大将风度,不急不躁,坦然面对,并从自己主观上找原因。

做好一个现代学者并非易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