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有急事要去朋友那儿,约好六点见面。妻子还没有下班,把桐桐一个人放在家里不放心,我就带着她一起去。
路上,桐桐不是停下来看路边的花草,就是看小朋友玩耍,就是不好好走路,我多次催促她快些,桐桐好像没听见似的。
我是一个时间观念特别强的人,看桐桐这样磨蹭,六点半也到不了朋友那儿。心里焦急,我就对桐桐大声责备:“你到底听见我说话了没有?再不快些走,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路上。”
桐桐听到我的训斥,把头扭向一边,索性停下了脚步。
见她如此不可理喻,我更加生气了,怒气冲冲地走到桐桐身边,伸手就要揍她。
“爸爸,我不想去你朋友那儿,我想去找小米玩。”桐桐仰着头说,我看见她眼里噙着泪水。
我一下子明白了桐桐磨蹭的原因,忙蹲下身子,拉着桐桐的手说:“对不起,爸爸错了,来之前应该征求一下你的意见。现在如果你还想找小米玩,爸爸这就把你送回去。”此时,我已准备给朋友打电话另约时间。
“爸爸,回来后我再去找她玩,咱们快些去你朋友那吧。”听完我的道歉,桐桐懂事地说。
孩子有时候做事磨蹭,可能并不是因为他本身的问题,而是另外有原因。比如他想去玩,你却带着他会朋友;他想去公元,你却让他跟着走亲戚等。孩子磨蹭的原因,是你开始没征求他的意见。
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不仅不能生气,还要为自己的主观向孩子道歉。这样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才会配合你的行动。
有一次,妻子把五元钱放在桌子上,过了一会儿,发现钱不见了。她认为是桐桐拿走买零食了,就把女儿叫过来审问。
“桐桐,是你把桌子上的五块钱拿走了吗?”
“妈妈,我没有拿。”
“你真没有拿吗?是在骗妈妈吧!”
“我没有拿,你怎么这么不相信人呢?”
“你说这话谁信呢,会买东西了,就开始随便拿钱乱花了!而且不给大人说一声!”
“我真的真的没有拿。”桐桐申辩着,眼泪无声地流出,压抑着没有哭出声音。
见桐桐这样,妻子虽然没有打消对桐桐的怀疑,但心里已经有点动摇。
于是,她开始围着桌子周围找,最终发现五块钱掉在了一个角落里。
妻子冤枉了桐桐,想向她道歉,但又觉得有损面子,所以就只字没提。
我回家后,桐桐把这件事情给我讲了一遍,最后说自己恨妈妈。
我找妻子核实了事情之后,坚持让她给桐桐赔礼道歉。她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给桐桐道了歉。
你可能对自己做错了事是否应该给孩子道歉存在异议,认为那样做有失面子,担心给孩子说对不起会丢掉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事实上恰恰相反。
当你冤枉了孩子之后,如能及时给孩子道歉,这样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会对你更加看重,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否则,孩子就会与你疏远,可能还会因此对你产生怨恨,最后你再想弥补,恐怕都难以抚平孩子心中的伤痕。
其实,父母做错了事,勇于向孩子道歉,不仅能够得到孩子的谅解,受到孩子的尊重,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
在妻子冤枉桐桐拿钱并道歉几天之后,桐桐把我拉到身边,郑重地对我说:“爸爸,还记得你那次丢笔的事情吗?”
听桐桐突然如此问,我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件事情我也不记得了,就摇了摇头。
桐桐接着说:“我记得很清楚,你书桌上的笔是我拿走的,但我后来不知道把它丢在了哪里。你问我时,我当时害怕你吵我,就说没有拿。看着你在桌子上翻找,我忍不住想告诉你真相,但又不敢,就躲出去了。真对不起,爸爸,你能原谅我吗?”
我敲了一下桐桐的小脑袋说:“知道错了就好,现在给我道歉也不迟,我原谅你。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记得要及时给我说,免得浪费更多的时间。”
桐桐使劲地点了一下头,说:“好,连妈妈都能知错道歉了,我一定也能够做到。”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知错认错。要想让孩子做到这一点,你有了错误之后,就要首先向孩子道歉,用自己的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那么,不用你刻意教导,孩子错了是知道说对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