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桐桐与小伙伴在家里玩了一下午,弄得满地都是玩具。
妻子做好了晚饭,马上要准备开饭了,她一见遍地的玩具,心头火起,就对桐桐说:“赶快收拾好玩具,否则就别想吃饭。”
桐桐像没听见似的,又去扔沙发垫玩。
“我让你收拾玩具,你却去玩别的,还嫌屋里不够乱吗?再告诉你一次,不把玩具收起来,放整齐,就不准你吃晚饭。”
妻子见桐桐没有反应,而且好像故意在与自己作对,再一次警告女儿。
看着妈妈怒气冲冲的样子,桐桐不紧不慢地说:“妈妈,你不会用商量的口气跟我说话吗?”
妻子被桐桐这一问,竟然有些张口结舌,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我刚好走出来,接过话来说:“当然会了,只是妈妈做好饭,准备开饭的时候,发现桐桐还没有自觉地收拾好玩具,有些生气,所以说话才严厉了一些。我相信,桐桐很快就会把玩具收拾好的。”
桐桐朝我伸了伸舌头,走下沙发,整理玩具去了。
小孩子把玩具弄得遍地都是,浑身上下玩得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做事情不专心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需要你随时随地进行引导。
但是,引导孩子你要做到耐心,而且要说明白原因,这样孩子才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意见,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如果总是用严厉的口气指挥孩子怎么去做,孩子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使结果事与愿违。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家长拿父母姿态压制孩子的事例。
我的老同事张山,不仅喜欢打牌,还爱好抽烟,每天至少要抽一盒。他的儿子小忠,因为受父亲的影响,也偷偷地学会了吸烟。
张山发现后,十分生气,喝令孩子立即把烟戒除。
小忠看着父亲的眼睛问:“你能抽,我为什么不能?”
张山听儿子这样说,更加恼怒,他暴跳如雷地冲着儿子吼道:“我是你老子,我说你不能抽你就不能!我想抽就抽,你黄毛还没干,倒管起老子来了!”
小忠没有说什么,但是满脸不屑的表情。
张山给我说了以上的事情,我问他:“小忠戒烟了没有?”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痛苦地说:“现在的孩子,真是没法管了,一点都不把你当父母看待,烟不仅没有戒,反而抽得更凶了。”
我笑着给张山说明了原因:“恰恰是你拿父母的姿态压孩子,所以他才反感,才不愿意听你的话。你试着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说明抽烟的危害,并且自己首先给孩子做出表率,把烟戒掉试试。”
张山为难地问:“为了这个不孝子,我连烟都得戒?”我点了点头。
身为父母,你有教育孩子的权利,孩子做得不对,也可以对他进行批评,但是绝不能拿父母的姿态去压制孩子,那样他会反感,有可能还会不拿你当父母看,故意与你对着干。
孩子不管大小,都希望得到你的尊重,渴望你与他平等相处。如果你做到这些,孩子才会配合你的要求。
有一次,我与桐桐聊天,她对我说:“爸爸,你知道吗?我最喜欢与你在一起了。”
得到女儿这样的评价,我十分满足,就笑着问她:“桐桐,为什么喜欢与爸爸在一起呢?”
“爸爸做什么事情,都与我商量。我不愿意做什么,也不逼我做。妈妈就不一样了,动不动就要求我这样,要求我那样!”
说完,桐桐叹了口气说:“要是妈妈能像爸爸一样对我,有什么事情都给我商量,那我就十分幸福了!”
桐桐的话,可能是随想而出,却足以说明孩子心中最渴望的东西。我想,不仅是桐桐,所有的孩子都有类似的心理:希望父母把自己当成朋友,别用父母的姿态来压制自己。
孩子虽然是你所生,你抚养,但他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需要得到尊重,渴望你与他平等相处。
如果你处处以父母的姿态来压制孩子,他就会有抵触的情绪,这样容易产生矛盾,致使亲子关系疏远,还显得父母教子无方,孩子缺少教养。
因此,任何时候,你都要避免拿父母的姿态来压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