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胸腹疾病信号(11)

 

第十二节  拉肚子

【信号表现】频繁上厕所,可能有里急后重感(频繁有便意,排便却不顺畅),大便为稀薄的液体,甚至无粪质;有的病人有腹胀、腹痛的感觉,腹痛多为间歇性绞痛,有的可有肠鸣音;粪便可能气味很小,也可能有强烈的臭味;粪便可能有泡沫,也可能为油腻状,或可见脓血,或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疾病指征】

1疾病特征

(1)起病急、病程短而腹泻次数频繁者,应考虑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如轮状病毒感染、沙门菌感染、细菌性痢疾、副溶血弧菌感染、葡萄球菌肠毒素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肠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药物作用和化学中毒等。若病史超过2年,则结肠癌引起的可能性就较小;若病史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常见于功能性腹泻、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病;若腹泻呈间歇性发作,常见于功能性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及结肠憩室炎等。

(2)如便意频繁,有里急后重感,每次排便量少,有时甚至只排出一些气体或少量黏液而无粪质,粪便色较深,稀烂,黏冻样,含或不含肉眼可见的血液,臭气不重,伴下腹或左下腹持续性疼痛,腹痛于便后可稍缓解,这种腹泻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若腹泻时无里急后重症状,粪便色淡、量多、水样、多泡沫或油腻状、恶臭,无肉眼可见的血和脓,但含有不消化食物残渣,伴脐周围或局限于右下腹部间歇性绞痛,肠鸣音亢进,表明病变位于小肠。若24小时排便次数在10次以上,甚至达数十次的急性腹泻,常见于急性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泻如霍乱和渗出性腹泻如细菌性痢疾。而每天排便几次的慢性腹泻可见于许多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与结肠癌以及肠道激惹综合征等。若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可见于溃疡性肠结核、结肠癌、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憩室炎、便秘而有服泻药的习惯者和肠道激惹综合征,后者在便秘时,大便如“牛粪”样,带黏液而无脓血。若腹泻与进餐有关,禁食后可止泻,常见于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黏膜通透性异常和肠蠕动加速。若在清晨或餐后发生腹泻,常见于肠道激惹综合征;若夜间腹泻,使病人从睡梦中惊醒,常提示由器质性疾病引起。

(3)若腹泻伴有发热者,应首先考虑引起肠道感染的各种原因,也应排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及晚期肠道癌肿。若病人显著消瘦或营养不良,常见于小肠性腹泻,如胰源性腹泻、胃肠道有短路形成或其他吸收缺陷病变等,少见于结肠性腹泻,但结肠癌可出现恶病质,应属例外。若腹泻伴有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且症状常随情绪转移或暗示可暂时缓解,常见于肠道激惹综合征。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腹泻病人如腹部可触及包块,常提示有肿瘤、炎症性疾病、血吸虫病、肠结核肠梗阻等疾病。

2婴幼儿特征婴幼儿肠胃吸收能力差,体质比较虚弱,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发生腹泻。小儿腹泻按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迁延性腹泻。无论是急性腹泻还是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均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1)水和电解质紊乱:小儿腹泻时,不能有效地从食物和饮料中吸收水和电解质,反而会因为腹泻而大量丢失。所以,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补充水和电解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和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低钾、低钙和低镁,引起顽固性的腹胀、手足抽搦或惊厥。

(2)病毒性心肌炎:发生腹泻之后,病儿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部分病儿诉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等,常由于病毒侵犯了心肌细胞或心脏的传导系统所致。重症病儿会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肠套叠:2%~8%病儿的肠套叠继发于腹泻。因为腹泻时肠蠕动节律失常,局部肠环肌可发生持续性痉挛,由于肠近端剧烈蠕动,而将痉挛的肠段推入远端的肠腔内。

(4)营养不良:多发生在迁延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之后。轻度营养不良只出现皮下脂肪减少和肌肉轻度萎缩,重度营养不良可见肠壁变薄、黏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肿胀、淋巴组织和胸腺显著萎缩及各脏器缩小等。营养不良的病儿抵抗力进一步下降,会继发各种感染,如鹅口疮、支气管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并加重病儿的营养不良,造成恶性循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