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小王子儿童之家(3)

第二天,志愿者计划的入职培训在一个叫做"CERV尼泊尔"的公益组织办公室举行。和我坐在一起的还有另外十几个志愿者,大部分是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主持人正缓慢而清晰地详细为我们讲解着尼泊尔的文化和历史。整个报告无聊至极。我努力听讲,却发现就算我全神贯注,甚至用指甲掐手心都没办法让自己从头到尾听完主持人的讲话。一小时以后,我只能只言片语地听到他说:"记住,这就是尼泊尔,所以无论你做什么,都尽量不要……"然后眼神捕捉到窗外飘零的落叶,注意力又飞走了。

就这么断断续续地听着主持人的介绍,一个半小时过去了。突然间听到主持人提到"马桶"这个词,所有人的眼睛都为之一亮。

凡是有过在发展中国家旅游经历的人都会很快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的抽水马桶都和美国的一样。我毫不避讳自己存在着文化偏见,但对我来说,美国的抽水马桶的确可谓是马桶中的"宾利",其生产技术和舒适程度都遥遥领先于相对原始的南亚国家的马桶。不幸的是,这种马桶每次都是在极端不合适的情况下出现在你的面前。有时候是在吃了某种不够卫生的食物,你全速冲进洗手间的门以后才发现里面是一种你根本不认识的陌生装置。什么叫"恐慌"?那就是"恐慌"!

所以当迪派克说到"你们大概已经注意到,这里的马桶和你们用的不大一样"的时候,我的耳朵抽搐了一下。迪派克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哈利现在会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使用这种蹲厕。"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时候哈利走到突然间被惊呆的志愿者们中间。多伦多来的女孩儿詹就坐在几英尺① 远的地方,惊慌失措地小声问:"他真的要在屋子里解手吗?"她的话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哈利的手伸向自己的腰带。我听到有人惊呼:"天哪,不要!"可是我已经没办法不让自己看到这噩梦般的一幕了。

等等--哈利只是在模仿解腰带的动作。紧接着他模仿了一系列动作:脱裤子,下蹲,吹口哨若干秒,拿一个不存在的水桶装作清洗那个部位。然后他站起身,稍稍抬手示意"瞧,就是这样了",便飞快离开人群,经过迪派克身边出了门,脸涨得通红。

显然,迪派克是哈利的上级。

我真想叫声好。这是我们学到的第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之后的几个月里,遇到内急,我经常会想起哈利。每每看到无助的游客走进洗手间,再看到他们眉头紧锁着走出来时,我都会在心里默默感谢哈利。

这种室内培训只有一天,第二天我们被塞进老式的四驱车后座,送往加德满都南部的比斯塔敕海普村,在那里继续完成历时一周的入职培训。每名志愿者将分别和当地家庭住在一起,学习适应尼泊尔的乡村生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