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事忍为先

俗话说“万事忍为先”,当我们听见一件极度不满的事情,在没有探究出真正的原因时,需要绝对的忍耐。进一步说,即使弄清了真正的原因,也应忍耐,因为发怒无益问题的解决。

对于为官者来说,有许多要遵守的原则,但在许多原则中,忍耐可称为是第一要则。因为只有忍耐才能了解对方,只有忍耐才能完成彼此的沟通,同样,只有忍耐才能官位稳定、步步高升。

一个为官者能否成大事,主要就看你能否忍住一时的委屈。因为在为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受委屈的时候。

万事忍为先,曾国藩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纵观曾国藩的官场生涯,他始终都在谨小慎微地生活。表面的荣华与富贵并没有令他感到足够的安全感。但是,这却都被曾国藩用一个字化解开来——“忍”。

他外藏内敛,将痛苦化解为前行的力量,不断促使着他想出计谋来保全自己的事业。

在1857年间,47岁的曾国藩因老父去世,他回至荷花塘守制,此时正是他兵事不利、处境尴尬的时刻,但同时也是曾国藩自我反思最为深刻的时刻。失去了老父的指点,曾国藩对“忍”字琢磨得更多了,而这一时期的思想为他的再次复出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也”,是他对这一时期的最深感受。此后,曾国藩更加让自己在挫折与屈辱中做事,在巧妙与周旋中攀升。大丈夫能忍世间难忍之事,打脱牙和血吞正是他真实行为的写照。

不过,曾国藩的忍并非一味地强忍,而是善忍、懂忍,他当忍则忍,不该忍时也一定会放手一搏。面对来自权力的最巅峰——皇上、太后与满族亲贵的猜疑与排挤,曾国藩对自己所经受的种种不安都一忍到底。

但是对于如同误国、误军、贪婪无度并想要加害于他的人,曾国藩则表现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英雄气概,或者是拍案而起参上一本,或者是拔剑而起势不两立。

正是这样的有道之忍,既成就了他一代枭雄的称号,同时也成就了曾国藩的正人之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