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体恤爱民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把人民群众和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比做水和舟的关系。民心的向背和得失可以决定一个朝代统治集团的兴亡更迭。

为官期间,曾国藩体恤爱民,亲自了解民间疾苦,多次为民请命,减免税赋。他认为:国家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民心涣散,一个国家如果成了一盘散沙,提不起放不下,那就会任人欺凌摆布。

1851年12月28日,曾国藩对人民的疾苦向咸丰皇帝上了一份奏疏,其中提到了三个造成人民疾苦的主要原因:一是银价太高,钱粮难交。二是盗贼太多,良民难以安生。三是冤案太多,百姓申冤难。

曾国藩认为,养民是为民,做官也是为民。当官不为民着想。那是让人深恶痛绝的事情。为民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做几件事情摆摆样子就可以的。而是要全身心的投入,真心实意的去爱,爱字中间有一个“心”字。所以爱民就要出于“真心”。

曾国藩的家书中也屡次提及“爱民”,他曾语重一心长地对沅弟说:“弟在军中,望常以爱民诚恳之意,庶胜则可以立功,败亦不至造孽。当此大乱之世,吾辈立身行间,最容造孽,亦最易积德。吾自三年初招勇时,即以爱民为第一要义,历年以来,纵未必行到。而寸心总未敢忘爱民两个字,尤悔颇寡。”

在另一封信中曾国藩还提到:“无论是与士兵还是与百姓交往,只要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就可以得到他们的谅解。我之所以深得民心与军心,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在与官民和绅士交往时,即使心里看不起某些人,也不能在语言上、表情上、礼节上表现出来,我之所以在官场上不得志,就是因为常常表现出来的缘故啊。”

至于说到曾国藩爱民的原因,有为统治阶级笼络人心的一面,更有为自己政治前途着想的原因。理所当然,他的体恤爱民为他换来了“好官”的称号和更高的“位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