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十大文学地标(3)

《红高粱》

莫言的《红高粱》是 1985年文学革命的成果。《红高粱》的叙事革命影响了一代作家,对历史、对人性、对小说、对语言的认识都有着质的变化,当然也让莫言成为争论性的作家,几乎每部作品都有争论。在莫言身后,苏童、余华、格非等新小说家为共和国的文学增添了异样的色彩。

而且,《红高粱》也开了为中国电影输血(走向国际)的先例,后来中国电影导演在国际上的声誉全靠莫言、苏童、余华等人的作品支撑。

《白鹿原》

这是一部奇书,陈忠实在写作《白鹿原》之前,没有显示出任何大气象,写完《白鹿原》之后,也没有能够再现如此大的气象,甚至连气息也没能沿袭过来,仿佛神来之笔,仿佛天外来客。《白鹿原》用尽了陈忠实毕生的心血,用尽了他一辈子的武功,《白鹿原》站起来了,陈忠实烂软如泥。

贾平凹

很多作家都用作品名,贾平凹只能用作家名,他的作品太多,他的作品都能代表他,但哪一部都不能完全代表他。《废都》以来,他的长篇小说呈现了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运行轨迹,反映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人的欲望的苏醒和膨胀,是作家正面接触社会而不被生活歪曲的重要文本。

汪曾祺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汪曾祺的作品确实是少部分人的所爱,但由于深得文学的精髓,生命力极其旺盛。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文学时,大家突然发现,不声不响的汪曾祺的作品传下来了。汪曾祺传承的是中国文学的原初之美,在“国学热”的今天,重新审视汪的作品,更有相见恨晚之感。

汪钟情的“抒情的人道主义”和追求的和谐美学,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表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所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