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藏”起来的精气神(2)

脏腑经络之气也和全身的气一样,由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生,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就会出现身体的不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称作气机不畅;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郁结于内时,称作气结。

从五脏的方面看,心气即心火,应该下降,肾气即肾阴、肾水,应上升,已达到心肾之气的调和;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脾胃之气调和,才能更好地完成脾胃枢纽的作用;肺气下降,肝气上升,才能实现气血的平衡。

什么是神呢?我们可以从一个现代人经常说的词着手--"精神"。

中医学认为,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包含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在内,由心所主宰,因此有"心神"一词之说。《养老奉亲书》中说:"主身者神",人的形体运动,受精神意识支配;人的精神状态,与形体功能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里说:"神者,血气也。"气血是化生精神的基础物质,气血的多少,与人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气血充盛,则神志精明;气血不足,则精神萎靡。所以,气血虚弱的人常常没有精神。

神与五脏有什么关系呢?

《黄帝内经》中这样讲:"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脾藏营,营舍意"。神、魂、魄、意、志,都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它们分别有赖于五脏所藏的物质基础,即血、气、脉、营、精,如果五脏功能正常,精气充足,那么人就会精神充沛。

因此,要想有"精气神",就要从五脏入手,从五脏的季节对应入手,从五脏的生长收藏开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