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要拜的老头子叫陈世昌。陈世昌住在小东门,小名福生,因靠“套签子”谋生,人称“套签子福生”。所谓套签子,是一种下等的赌博:一个铁筒,插上32只牌九,下尖上方,做签子状;或16支分成五四三二一不等的五色丝线铁签;摊主与赌客,各人插5支,赌牌九,则配出两副大牌,比较大小,赌颜色即比谁的颜色多。摊主一手抱签筒,一手挽竹篮,竹篮里装的是花生糖果。这赌摊可以赌果品,也可以赌现钱。陈世昌在上海滩虽不显眼,但他天天摆摊,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因为同是小东门一带的混子,杜月笙跟陈世昌比较熟。虽然陈世昌自己没什么大本事,但却生有一双慧眼,从第一眼就认定杜月笙日后必然不是等闲之辈。所以,杜月笙决定拜老头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世昌。当杜月笙把这个想法告诉陈世昌时,陈世昌眼睛都没眨一下,很痛快地同意了。
陈世昌告诉杜月笙,三天后开香堂,正式收他为徒。
和杜月笙一起开香堂拜老头子的同参兄弟有十多个,其中一个叫做袁珊宝,是跟随杜月笙多年的好兄弟,日后,在杜月笙称霸上海滩的过程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杜月笙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三天后的深夜,月朗星稀。杜月笙和袁珊宝怀着兴奋的心情,从小东门出发,前往八仙桥的一座小庙。拜师仪式将在那里举行。他俩早已准备好了拜师红帖,袋里放着一个敬师的红包。在进香室以前,按照帮里的规矩,他们都只能算是“倥子”,拜师完毕之后才能正式成为青帮的一员。
青帮是旧中国的第二大帮会,仅次于洪门,相传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关于青帮的起源有许多说法,但实际上它是在清朝雍正初年为承运漕粮而形成的。
话说雍正年间,雍正爷为了畅通粮运之道,张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募勇谋之士兴办水路粮运。当时,杭州有三位异姓好友揭皇榜愿受此任。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分别是翁宕、钱坚、潘清。
翁宕是江苏常熟人,字福亭,号德慧,祖籍山东聊城。他出身秀才,但体会到书生百无一用,遂弃文从武,投奔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学成下山后,加入天地会,与一干绿林好汉为反清复明的大业奔走。
钱坚是江苏武进人,字福斋,号德正。钱坚的父亲是个商人,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精明的脑瓜。但在16岁那年,钱坚的父母先后去世。他对经商没什么兴趣,遂弃商从武,研习拳术,后加入天地会,与翁宕同属天地会首领张岳的部下。
潘清是浙江杭州人,字清宇,号德林。潘清的祖业殷实,所以家境一直都很富裕。潘清从小就很聪明,读书识字,过目不忘,在诗词歌赋方面也很有天赋,后来也是弃文从武。
上述三人,被称为青帮“后三祖”,既然有“后三祖”,那自然就有“前三祖”。
“前三祖”中,第一代祖师为明永乐朝的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后来成为五台山的高僧,法号清源禅师。第二代祖师是罗清,是清源禅师的徒弟。第三代祖师是陆逵,号道元,是罗清的弟子。
其实上述三人与青帮的形成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因陆逵是青帮创立者翁宕、钱坚、潘清三人的师父。于是,追根溯源,便有了“前三祖”。
青帮创立初,翁宕、钱坚、潘清三人共同创建了三堂六部二十四辈,并制定十大帮规,使青帮发展为非常严密的帮会组织。三堂是:翁佑堂、潘安堂、钱保堂。六部为:引见部、传道部、掌印部、用印部、司礼部、监察部。二十四辈按“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大通悟学”排列,一字一辈。十大帮规为:一、不准欺师灭祖,二、不准扰乱帮规,三、不准蔑视前人,四、不准江湖乱道,五、不准扒灰放笼,六、不准引水带跳,七、不准奸盗邪淫,八、不准以卑为尊,九、不准开闸放水,十、不准欺软凌弱。
青帮曾经鼎盛一时,但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青帮势力几乎被清洗殆尽,帮众遂作鸟兽散。直到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繁华的开放口岸,很多青帮的徒子徒孙便云集于此,以各种方式谋生,重振了青帮的势力。
辛亥革命前,上海青帮中以“大通悟学”四字辈居多,而以大字辈为最高。陈世昌是“通”字辈。杜月笙拜陈世昌为老头子,按顺序列为青帮中的“悟”字辈,是很低的辈分了。
拜师的当晚,杜月笙和袁珊宝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事先约定的小庙。他们到达时,陈世昌和邀来撑场面的一些青帮前辈已经等候多时了。
拜师有拜师的规矩,杜月笙和袁珊宝不能直接进入庙门,而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进入。
只见,杜月笙这帮人在一个引见师的带领下,走到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