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高佬裘锅中乾坤?(5)

每年春节,家族成员都要回石头祖屋团聚。霍氏兄弟,数十仔孝敬霍父的礼品最丰。霍老大听说高佬裘在里水的事业,由衷叹道:“看来兄弟中,十仔才算做生意的材料。”

克绍箕裘

1902年,霍老大逝世,25岁的霍芝庭克绍箕裘,做上福利铁锅店老板。

霍老大遗产的大头是老家的田地,福利铁锅店不再是家族的主要产业。霍老大卧病期间,疏于锅铺管理,生意分外萧条。霍老大死后,账上的现金早已归了四妾的私房。霍老大遗嘱让十仔继承福利锅铺,寄希望于十仔振兴祖传的基业。

其时,以锅业为核心的金属手工业的鼎盛期甫过,以机器动力为基础的近代工业方兴未艾。广东与北方各省的贸易,传统的广货已不占绝对优势,而从港澳转口进来或直接进口的洋货,越来越受北方行商的欢迎。佛山有不少工匠进了工厂,转行做机器匠。佛山广州不时有锅铺锅坊倒闭的事情发生,当然,势态不是突然发生。一鸡死,一鸡鸣,但死鸡多于鸡鸣。 高佬裘坚信“锅中乾坤”这句锅行的老话。不善经营者,锅市脱销都发达不了,犹如给锅底反盖住,施展不开;精明的锅商,锅行烂市,都能赢利,犹如借力滚锅,扬帆行舟(注:旧时锅坊常铺有条石通向码头,锅匠将大锅运到水边,不是抬,而是滚,铁锅两边轻重不均匀,需借巧力)。

高佬裘换上“福利”新幌,油漆门面,再购进各种型号的铁锅,耗去了他大半老底。福利存货充足,顾客渐渐多了起来。

高佬裘看好的顾客,绝不是这些市井小民。他也不寄希望于北方或十三行的大商家,这些行商懂得锅价的行情,他们会把价钱压得很低。并且,他们常做铁锅生意,只要看一眼福利锅铺的作坊,就知道大部分锅并非在这小作坊铸造,而是从佛山贩来的。

高佬裘把目光盯在公数(公款)买锅的大客户头上。

他把公数大户分成三类:一类是衙门,二类是工厂,三类是学堂。他对每一类客户都有一番研究,总的原则是:香饵诱之,见机行事。

清中期广州衙门的基本格局是:以归德门到大北门(即今日解放中路)为轴线,东面有督、院、司、道、府、县各署;西有驻镇将军、都统、武职等署。其中政署衙门有:两广总督署;广东省巡抚院;布政司、按察司;粮道、盐道等专职道;广南韶道、惠潮道、肇罗道、高雷廉道、海南道等地域道设在广州的道署;广州府的知府署;番禺、南海两县的知县府,等等。

清中期所定的署府格局,到晚清时已发生较大变化,但福利铁锅店所在的抚院前街以北的大片区域,仍是广州城内衙门最集中的地方。官府虽多,却难以接近,办房(官府采购部门)的一介小吏,脾气大,胃口更大。高佬裘不怕胃口大,胃口大,吃多了总会吐出来。脾气大,却不好接近。高佬裘守株待兔,只要办房官员来锅铺睇一眼,高佬裘便笑脸相迎,邀之上茶楼、下酒肆,见机行事,甚至赠送一包现银。只要你敢吃敢受,铁锅交易就好办了,中号锅卖大号锅的价,锅没坏也买一口备用,反正是“出公数”(花销公款)。

高佬裘认识了一位高华里监狱办房的总管,经他介绍,还认识了仁生里监狱办房的办员。光这两级监狱,就买去18口福利铁锅。后来高华里办房总管贪污被查办,仁生里的同乡受牵连也被查办,高佬裘失去两个大客户,但他本人却未掉一根毫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