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第二章 当告密成为国法(6)

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大家互相告密,一牵十,十牵百,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被坑杀。这些人之所以告密,并非是想对秦始皇表示忠诚,而是希望以别人的生命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已。但自己的“清白”还没有被证实,自己又被想要证明“清白”的人告了密。

当然,如果这是发生在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天下建立秦帝国时,很可能会作为秦国的一个普通案例写进史书。但这件事发生在秦朝,意义就不一样了。

如我们所知,秦始皇是完全通过暴力手段灭掉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在统一天下后,又对六国百姓不加体恤,在六国百姓的亡国之伤上又撒了一把盐。所以,终秦一朝,除了坑儒事件中的告密者多如牛毛之外,告密者是非常少的。原因很简单,任何人都痛恨秦朝的统治,尤其是身负国仇家恨的原六国的百姓都想置秦始皇于死地,怎么可能还去告密呢?

有许多事都可以证明,公元前218年,韩国贵族的后裔张良与一个善使大铁锤的好汉在博浪沙行刺了出巡的秦始皇专车。不过,由于击中的是副车,秦始皇安然无恙。在拣了一条命后,秦始皇大怒,在附近大搜捕了三天,但屁也没有找到。如果当时有人告密,张良与那个大铁锤好汉肯定很难逃走。

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初,官员报告他说,在东郡从天而降一块大石,上面有“始皇死而地分”六个大字。他立即派出御史查案,大搜捕数十日,连一点线索都没有找到。于是,他用军队把大石旁边的所有居住人口全部杀掉,并将大石烧成灰。如果有人告密,我想,写上这六个大字的人肯定会被活捉了。

由此可知,唐人朱敬则的上疏显然故意高估了秦朝告密者的数量以及泛滥程度,他的目的当然是劝武则天停止鼓励告密者的行为。朱敬则当然还忽视了一件事,有些事情一旦写进法律,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秦朝虽然是个告密王朝,但却是用强制手段规定的。告密者的心思都趋于卑劣、猥琐,如果告密真的被当成堂而皇之的法律条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反而不那么积极了。当然,秦朝也许是个例外,它的告密潜在群体是六国百姓,这是一群与秦朝政府有着刻骨仇恨的人们,所以,他们作告密者的身份永远都处在潜伏期,不会发作。

·两个告密者,一场饭局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饭局,“鸿门宴”若称第二,没有哪个饭局敢称第一。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之所以能有这场饭局,全是因为两个人的告密。

事情还是要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之死说起。这一年,秦始皇到南方游览,路途遥远,颠簸劳累,秦始皇病了,却又不肯让人知道,最终走到沙丘(河北广宗)时死掉了。秦二世上台后,暴政更为严重,先是有陈胜、吴广造反,天下群雄纷纷响应,在众多造反人物中,刘邦和项羽的实力越来越大。前208年,刘邦与项羽在天下诸侯所拥立的楚怀王面前立下誓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