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改革之风首先荡涤的是社会利益关系。单纯的公有制经济模式转化为公有制、集体制、私有制等各种经济体制并存的经济模式。失去活力的整体利益结构被逐渐分解成各个细碎的结构,这些结构里最小的元素便是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得到肯定,追求个人利益也就成了理所当然。压抑已久的个人意识终于化为洪水决堤而出,许多人抓住机会下海、经商,并且都赚回了第一桶金,成为“先富起来的一些人”。
改革的大潮在荡涤着经济结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重组着中国的政治权威结构。经济结构的重组改变着意识形态对人们的影响,与此同时,政治权威结构的变化也需要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重新定位。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崇信权威到了盲目的程度,宁愿为权威放弃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声音。毛泽东是那时中国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人人都将“听主席的话”当作座右铭,有些人甚至动辄要从《红宝书》上找自己做事的依据。
人们想象着共产主义的美好景象,但想象毕竟不同于现实,人们希望尽可能快地进入到共产主义时代,但当理想的激情变成盲目和冲动,那幻想创造天堂的人们往往创造出的却是地狱。文化大革命来了,整个中国都陷入到苦难中,其给中国人的伤害太大了,逼得人们不得不一次次地审视这段历史。人们必须搞清楚错在哪里,才好想办法规避错误。残酷的现实让中国人清醒,人必须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必须避免掉入政治迷信的漩涡。政治应该是面朝理想,立足现实的。
中国人的观念在1978年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意识形态曾经牢牢控制着人们的身心,但随着社会权威结构的变化,它的控制力正在减弱。个体的自由度增强了,人们开始大大咧咧地追求幸福、真实的生活。而任何一种真实的生活都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健康的生命本能,一个是严肃的精神追求。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即是一种生命本能的表现,在改革开放前,这种本能受到压制,人们很自然地感到压抑,而当人的自我个性受到抑制,人也就说不上“为自己而活”,生活当然就显得不真实起来。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没有严肃的精神追求,那他将很容易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同样无法实现“为自己而活”的目的。
在改革开放前,就生命本身而言,人被看成了没有生命的“螺丝钉”,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有关个人体验的东西,诸如美丽、爱情、感情生活,都成为一种禁忌。无论男女,都不过是“国家的一块砖”而已。女孩子们必须要以“不爱红装爱武装”为荣,她们爱美的天性受到压抑,她们不敢穿漂亮的衣裙,生怕被当作“资产阶级思想作祟”。女性气质被消弭的“铁姑娘”受到推崇。而爱情,则更是在大众生活里绝迹,互有好感的男女从来不敢冒天下大不韪公开约会,他们多是借“工作”之名联络感情。
然而人性的力量强过一切,爱情终是在这些身着灰色衣衫的青春儿女心里悄悄萌动,年轻人私下悄悄传唱着爱情歌曲,抄写着爱情诗篇。当改革的春风终于使大地解冻之后,对人性的追求以近乎疯狂的姿态肆意喷涌。人们追求着美、追求着爱情、追求着娱乐与休闲,追求个人兴趣和爱好。
幸福真实的生活离不开精神上的追求。然而文革时期,如果谁的脑子里居然有超乎“阶级斗争”的思想,那多半会被批驳得体无全肤,甚至被上纲上线到“反动派”。时间长了,人们就习惯性地交出了自己的思想,遵循权威,人们也捎带着放弃了话语权利,跟着权威的声音,亦步亦趋。
改革开放后,人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解放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人们自由地抒发着对个体尊严的向往,人对生活的热忱重新被调动出来。整个中国都焕然一新,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都走出低谷,繁荣起来。中国人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