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良哈三卫沿兴安岭东、西坡游牧,朱棣不满其依附阿鲁台,决定在回师途中加以讨伐。
因为兀良哈的人口比起鞑靼要少得多,战斗力也弱一些,所以明军不必像对付鞑靼那样,用主力结成方阵推进,而是采取多路出击、迂回包抄的新战术。
朱棣先令步骑2万,分作五路扫荡兀良哈的根据地洮儿河一带,自己亲自率领数万精骑向西迂回包抄,断其退路。武安侯郑亨、阳武侯薛禄则率领大队人马随后策应。
首先出发的2万明军来到了洮儿河,重创了兀良哈,斩首数千。
数万兀良哈人被迫背井离乡,慌不择路地向西逃亡,当他们驱赶着牛马、车辆逃到兴安岭之东的屈裂儿河(归勒里河)时,刚好与向西迂回包抄的朱棣所部迎面相碰,陷入了包围圈中。明军在战斗中斩获无算,夺得牛羊驼马10余万,并焚烧敌人的辎重而回,在同年8月经开平、独石、云中进入关内,返回北京,只留下郑亨与薛禄驻守开平。而先前派往扫荡兀良哈根据地的2万军队,亦已经由东路的大宁、喜峰口入关了。至此,第三次北征结束。
可是,和平迟迟没有来临,塞外的局势仍然极为微妙。鞑靼阿鲁台处于两处作战的状态。在南线,鞑靼与明朝的关系仍然紧张;在西线,鞑靼与瓦剌为争夺蒙古草原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仍然持续着。总之,鞑靼左支右绌,非常被动。
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7月,朱棣从降明的鞑靼人之中得到阿鲁台企图侵犯明朝边境的情报,又一次决定出塞问罪。
当阿鲁台风闻明军集结在边塞时,取消了南下侵犯明边境的计划,向北潜逃入穷荒僻壤,躲藏起来,并在那里过冬。不巧,那年冬天异常寒冷,下起了连绵的雨雪,积雪深达丈余,致使羊驼马等牧畜死亡殆尽。各部落开始内乱,互相劫杀,伤亡惨重,有很多过去被鞑靼人俘虏的明朝军民乘机逃了回来。
这次,明军主力只在塞上徘徊,没有深入塞外追击,从而避免了在雨雪中作战,否则难免要面对鞑靼人的撒手锏——大风雪突击。
第二年正月,大同、开平守将同时上奏朝廷,称鞑靼又卷土重来,在边境上掳掠。战争的阴影笼罩在塞内外。朱棣在多位公侯大臣的支持下决意亲征。这是明朝继永乐二十年、永乐二十一年之后,连续第三年征讨阿鲁台。虽然北征大军进至答兰纳木儿河、白邛山一带。但是鞑靼仍然采取弃土而逃的避战策略。双方没有碰头,所以没有什么大仗可打。明军回师时兵分两路。朱棣率领骑兵为东路军、武安侯郑亨率领步兵为西路军,两军约定于开平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