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震后从唐山起飞的第一架飞机(7)

3.冒险援救国际友人

救援飞机完成任务后,即将返航时,唐山市外事办公室李宝仓同志向我跑来,说:“有一些外国人(有法国人、日本人、丹麦人),有的是国际友好代表团,有的是援 建唐山陡河发电厂的专家。他们遇险后,我外事人员好不容易才救出来,有的是用宾馆内窗帘、床单撕开,从楼上系下来的,有的伤势很重,急需运往外地去治疗。”

我转过头看去,在起飞线的东北角停机坪外面,果然有许多外国人。刚才我只顾指挥飞机,站在雨地里,集中精力看下滑落地的飞机,飞机落地后,两眼盯着飞机在跑道上转弯、滑行。什么时候来的外国人,我竟一点也没有察觉。

再看这些人,有男、有女,高、矮、胖、瘦都有,有黑头发的也有黄头发的,一看就不是一个国家的人。我走上前去,见一些重伤员躺在地上,十分痛苦,一些人还围拢着彼此交谈着什么,听不太清,也听不懂。从神情上看,都表现出观望和等待的焦 急不安的心情。

再看衣服,更是五花八门。一位胖大的女人,上身穿一件大花袄,下身穿的是部队发的蓝色的军裤,很不协调,脚上的鞋子是部队发的“老头乐”,十分滑稽。我顾不得这些,想该怎样对这些人施救。

面对国际友人的处境和外事办公室李宝仓的恳求,我十分同情,但我面临的困难是:

(1)当天(7 月 28 日),上级还没有用飞机空运伤员的指示 ;

(2)如果搭乘军用飞机,又不符合规定,特别是外国人,根本就不允许,万一出了事,那是国际影响,责任重大 ;

(3)无法向上级请示 ;

(4)社会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外国人能否登上中国军用飞机,又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救人,个人承担风险;要么,回避,事关重大,个人无权决定。

我思考片刻,做出了一个让在场的人意想不到的冒险决定:把这些外国人全部送上飞机!

飞机很快起飞了,这些受伤的外国人当天下午4点钟就住进了北京首都医院。

后来《河北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都报道同一条消息:唐山大地震中50名遇险的外国人被中国人救出后,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震区。 被救出人员的国家分别给我国政府来电表示感谢,此事还受到国际的好评。

被救人之一,日本援唐专家组长片岗登说:“像我们这样受重伤的普通外国人,如果在其他国家也可能死去,是中国人的及时抢运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被救人丹麦女记者把地震当天捐赠给她的衣物,在2005年专程送回中国,现存放在抗震救灾纪念馆内,以表示对中国的感谢。

救援国际友人,其意义在于:

第一,指挥震后救援飞机超常降落,充分表现了中国军人当时的胆识和坚强的抗震精神。

第二,及时从唐山运出去第一批外国伤员,表现了放眼世界的胸怀,受到国际好评。

第三,以最大的决心,冲破“文革”时期的思想禁锢,做出了当时看来又是一个非凡的举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