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为什么退休的人最喜欢上班?

鲁迅先生曾有一篇妙文,说一个人去看望新生儿,其他人都说好话,唯独他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结果被人乱棍打出。其实细想想,那人说得是千真万确的。

事实上,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每个人都在一步步接近死亡,只是有的人走得快些,有的人走得慢些,换个角度说,就是每个人的机会都在一点点减少着,就像18岁的人回不到8岁的天真,就像28岁的人回不到18岁的青春。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很多思想家都提到,一个人,只有真正意识到死亡的“威胁”和时光的挑战,才会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珍惜眼下的时刻和对他人来说擦肩而过的机会。

认识死亡的一刻,才是生命的真正开始。

我的“生命”真正“开始”于24岁时。那一年,我在短短四个月中连续遭遇了火灾、空中事故、水难的三大生命考验。

当我从火海中爬出来,当我坐的飞机解除了故障警报,当我从滔滔的都江堰中爬上来,我真的意识到,人的生命原来是那样脆弱,有时只是一瞬间,你便不再有任何的爱与被爱、做事与失败、破土与竣工、欢笑与痛哭、看球与旅游、呐喊与沉默的机会了。

我的人生从此改变。

那以后,我不再为任何事情后悔,不再为任何人生气,不再抱怨,不再解释,我的生活变得简单起来,只是大大小小的几个人生愿望,然后竭尽所能地去实现它们;只是远远近近一些值得牵挂的人,然后真心地对待他们;只是多多少少几十种生活的乐趣,然后一有机会就去参与其中。

20岁的时候,是父母牵挂着我,而我只想着前进;30岁的时候,心里更多地牵挂着父母,想的只是与他们更多、更开心地在一起。

20岁的时候,爱一个人是希望她对我好;30岁的时候,爱一个人是希望她能幸福。

20岁的时候,写文章是希望能够发表;30岁的时候,写文章是因为有了新的感受、新的角度、新的观点。

20岁的时候,浪漫、自信、坚强是形之于外的,是容易消失的;30岁的时候,这些都是存于内心的,是很难冲走的。

20岁的时候,职业是个表现自己的机会;30岁的时候,职业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责任。有挫折,但不再有失败。

一位哲人说过,除了死亡,人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败,一切都只是生命的进程,或者说是成长的过程,但人生却有真正意义上的危险,那就是没有能够或者及时地意识到危险,失去青春的危险,失去爱人的危险,失去机会的危险。

有一句广告词警示大家不要“30岁的人拥有60岁的心脏”,其实换个角度看,30岁的人有60岁的心态倒不见得是坏事。

有一个研究所,并不要求坐班,奇怪的是,年轻人大多能不来就不来上班了,而老同志特别是退了休的老同志却非常愿意来上班。有个刚退休的老同志几乎天天都来,他对大家说是去别的地方办事顺便来看看,但大家都明白,来单位看看是主要的,其他的才是顺便的。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人到了没有多少机会可以再名正言顺地工作时,往往会非常怀念工作的日子,珍惜可以与工作(哪怕是工作场所)亲近的机会,而在人们很年轻时,却往往并不十分在意工作的机会,因为看上去好像还有很多时间。

这就像大二的学生说“大一、大二先玩个够,等大三、大四再学也不迟”,可事实上,到了大三、大四,很多机会便不会再有了,人也难得再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潇洒了。

从这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人在30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知道工作机会的可贵、健康的可贵、真爱的可贵和青春的可贵,他就可以比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更多地把握人生的种种机会,更多地发挥潜能,更深地体会幸福。

如果20岁没醒,30岁的时候一定要醒来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