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山寨精神做出世界第一(15)

由于日本劳动力成本很高,日系厂商生产充电电池均采用全自动化生产,而一条电池流水线需要7000-8000万元。王传福采用廉价劳动力就节省了流水线成本,在价格上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以当时充电电池龙头三洋为例。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每块锂电池的生产成本,三洋为4.9美元,比亚迪只需1.3美元。而在质量上,双方不相上下。这使得比亚迪电池的性价比很高,具有竞争优势。

翻开全球第一大电池生产商日本三洋的发展史,1963年,其镍镉电池生产线开创了无线电子产品时代,而那时候,王传福还没降生。1989年,三洋可充电锂电池在实践中应用,当时王传福正在大学中学习电池的相关理论。毫无疑问,在电池领域,三洋无论在技术专利还是资金上都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认为:“王传福是个读书却没有把胆子读小的人。”之前,在比亚迪眼中,像三洋这样的世界行业巨头是“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探摸索后,比亚迪已经像《黔之驴》中的猛虎,发现对方不过是“技止此耳”!

“财富的积累不能说不择手段,必要的手段还是要采用,你要击败或者消灭你的竞争对手必须要采取一些手段,也许有点残酷。这是财富的另外一面,可能有一些流血。”后来,“在2004·中国新视角”搜狐年度高峰论坛上,王传福如此坦言。

比亚迪凭借成本优势,先后拿下台湾的大霸、日本著名玩具厂商积高(Nikko)、荷兰最大的电子公司飞利浦、伟易达(V-tech)等厂商的大额订单。之后又与国际上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加上国内的波导、TCL、康佳等合作,开始与三洋并肩。

而王传福在锂电池上小有所成后,又将目光瞄向了欧美,甚至深入日本市场。1998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成立;1999年4月,比亚迪中国香港分公司成立;1999年11月,比亚迪美国分公司成立,2001年4月,比亚迪韩国办事处成立;到2005年8月,日本分公司也成立。

在2003年取得三洋的大客户-- 美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商百得后,王传福放言:“三年之内,取代三洋,成为电池产业老大。”

对于王传福的国际野心,甚至在自己家门口挑战,三洋当然不会坐视不理。而采取法律诉讼,以求通过技术专利的大棒来打压比亚迪,成为三洋维护其市场地位的首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