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比亚迪又开发出独特的氧化镉负极化学活化处理工艺,改善镉负极的活性,提高电池的复合氧能力,降低电池内压,大大提高了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快速充电性能,得到了BLACK&DECKER(美国百得)客户的认可,当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40亿支,一举超过三洋,达到世界第一。
当然,除了节约成本,对技术痴狂的王传福对电池的工艺、原料和质量方面也实行严格控制。当时,镍镉电池需用大量的负极制造材料钴,如果进口国外性能较好的钴,成本极高。于是王传福在明确了国内外钴的品质差距之后,与深圳一家公司合作,制定了提高国产钴品质的详细办法,最终使国产钴达到国际品质要求,而使得镍镉电池则较国外产品成本低了40%。由于负极材料应用极广,仅此一项,一年就为比亚迪节省了数千万元。
比亚迪产品的较高品质和低廉价格,引起了手机厂商的浓厚兴趣。很多媒体都在用“劳动力+机械化”来描述王传福扼杀成本的功夫,但是令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血肉之躯的工作效率会比机械手臂高?
曾经有人认为比亚迪是因为采用了“福特式”流水化操作才提高了生产效率。其实比亚迪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流水线,每道工序之间都要用塑料箱来运输电池胚。王传福只是通过工人精细分工达到分工专业化,因为一种专业化动作重复几万遍,即使没有受过教育也能做得很好。另一方面,王传福通过不断改进工艺达到标准化,以此来提升效率。
王传福强调效率,这种以人工为主的生产方式,其效率的提升的保障主要是依靠班组的监督来实现。每个生产工序的前方都是班组办公的地方,坐在前面的组长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工人的工作状况。每个班组的办公桌上都堆满了报表,每个工序都要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此外,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的方式使得比亚迪能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快速自行调整生产线,非常灵活。而电池作为高科技产业,其变化迅速。传统产业,人们能有把握地计划未来5-10年的发展,但在高科技电池领域连专家也不敢预测3年后的事情。而比亚迪灵活的“半自动化”模式恰恰具备了应对快速变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