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山寨精神做出世界第一(4)

就在此时,当时中国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被王传福捕捉到了。那就是,中国的人力成本非常低。拿不出足够的钱购买日本的自动化生产线等电池制造设备,何不利用人工?想到此处,他很是兴奋。

于是,王传福凭借自己的技术王牌,开始组建人力流水线,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关键生产设备则以自行研发的机器代替。在分解之后他们发现,一些最简单的工序,只要对工人进行一周的培训就可以达到了;而一些相对复杂的工序,其需要花费的达标时间一般也只有3个月左右。

本来机械生产非常精确,而王传福则采用人工加夹具来校验代替机器。这样人这一变量,通过夹具得以校验。结果正是这种“自己动手制造自动化设备,自己分解电池生产线,自己制造测试工具”的模式,让其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关于王传福的这一决定,不少文字资料做了如下描述:那时,除了电池配料外,比亚迪制造电池的几乎所有步骤都通过人工操作相应的模具和卡尺来控制质量规格,就连最终检验电池充放电时间的测试箱都是比亚迪自己研制的。比亚迪把电池的制造流程分解为很多细节,“每组工人只需要做一步很简单的工作,也许只是打磨,也许只是把做好的电池,放到检测的机器上,然后再把它拿下来放在箱子里码放整齐。因此,比亚迪的工人无须经过复杂的培训,只要能够掌握一两个关键性的技巧便可上岗”。

当时日本企业普遍采用全干燥式生产方式来生产电池,这种以机器为主的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更要命的是,它需要把工厂的湿度控制在1%以下,而深圳市一般的湿度是60% ~70%;同时,由于比亚迪习惯于使用大量的人力资源,单是工作人员长时间呼出的湿气一项,就可能会超标。因为手头不富裕,比亚迪没有像日本厂商一样建造纯干燥室来做电池产品,王传福就自己钻研想办法在配方中加入一种能吸水的药剂,这样水直接被制造出来的产品吸收掉,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此种方法堪称世界首创的非干燥式生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