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像玉皇大帝一样有面子(3)

最后,李世民听从了中书令温彦博的意见(这次魏老头的意见都有点左派倾向小李不纳),也就是和大部分人意见相左的那种,用一个贴切的形容词来说就是“力排众议”(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多数服从少数”呀(李世民一生中也曾多次这样力排众议),所以说有时候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的。这个只要是你不人云亦云,只要是正确见地,基本上真理也就到了你的那一边了。

温彦博主张把突厥佬投降的这10多万人全迁移到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区去组成生产建设兵团,保全他们的部落和组织结构,并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反正是“马照跑,舞照跳”,这个基本上也很符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自然规律,这样一来既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塞外江南,陕北的南泥湾,又可以加强北方的边防力量,亦军亦民是也!难道这不也是一举两得吗?

“天子对于万事万物,都应该像天覆地载一样,无有遗漏。今天突厥佬在穷困潦倒之时归降于我们,我们忍心将他们拒之于外扫地出门而不予接受吗?”最后,温彦博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地慷慨陈词。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李世民终于点点头,露出了笑容(这段话明白晓畅,也不用翻译了)。

于是,伟大领袖把手一挥,立马着人在河套地区设立定襄和云中两个都督府,统领突厥10多万降众,轰轰烈烈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大生产呀嘛嗬嘿去了。

与此同时,李世民对愿意归附的突厥部落酋长,原则上都授予将军的军衔,分别安排在中央政府各部,当时五品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官多达一百多人,几乎占到全部朝臣的半壁江山,俨然一个很高的“山头”(也只有李世民才有这样的雅量了),相继迁移到首都长安落户的少数民族也将近一万家,可谓势大财宏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