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序(2)

“色”的问题,我们称之为领导力;“戒”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传统管理。结论是,做企业就是一场“色”与“戒”的结合。而所谓企业的基业常青,其实就是“色”与“戒”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当“激发”与“控制”达到管理的黄金分割点的时候,企业的持续增长也就成了现实。

由此我们也就懂得,那些能力强、心态好、对企业价值观极为认同的好员工之所以选择离开公司,先不谈谁对谁错的问题,至少说明一点:企业在应用“色”与“戒”这两种管理方式的时候,出现了组合错位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在技术、工具与手段上与西方管理的差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恰恰是在何时应用领导力,如何提升领导力,怎样结合员工的合理需求使用领导力进行管理等方面,出现了疏漏、短板甚至空白。

“企业取得成功的方法75%~80%靠领导力,其余20%~25%靠管理,而不能反过来。”这句话出自全球顶级领导力专家、被誉为哈佛“三巨头”之一的约翰?科特教授。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我们接触的管理咨询客户中,有大约80%的中国企业家认为好员工之所以离开,要么因为薪酬体系没有竞争力,要么管理流程出了问题,要么另觅高枝。我们当然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但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薪酬体系提升了,如果管理流程优化了,如果职位晋升通道健全了,好员工离开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吗?

问题恰恰是出在企业的领导力上面。如果说管理流程、制度、规则都是硬工具,那么领导力则是解决管理问题的软方法。大多数管理问题,不是没有硬工具,或者硬工具不好,而是说硬工具在达成企业所需要的结果上产生了“无效性”问题:管理工具大多数情况只能解决60分的“及格”问题,而能否留住好员工,则需要企业的管理上升到80分的“良好”水平。这就要求企业在注重流程、技术、制度之外,特别是对于那些好员工,企业能否提升领导力水平,在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等方面,既留住好员工的人,又留住好员工的心。

所以,如果你是企业家,当好员工离开你的时候,除了反思机制、流程、规则方面的问题外,是否能在诸如“这位员工的个人愿景是不是与公司愿景不一致、这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是与公司战略不匹配、这位员工是不是在团队中缺少成就感和归属感”等问题上做挖掘和落地,这才是解决好员工离职的关键问题所在;如果你是好员工,最核心的问题是问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而离开,我是否真正了解现有的平台对于自己的职业价值,我能否不做受害者而是去做责任人,进而改进目前的现状,我的个人战略规划、愿景、核心价值观是否与公司的战略规划、愿景、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等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