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某些场合下,两个人为某件事情会心一笑,此时两人达到了默契。如果用公共知识的概念来解释,就是说两人都知道了某些知识,而且他们知道对方知道自己知道了该事情……即该事情是他们的公共知识。他们不通过言语使某个公共知识得以形成。
两个默契的双方不用语言就可形成某个公共知识,而在有些时候,即使用语言多次传递某个信息,该信息也难以成为公共知识。我们来看一看著名的“协同攻击难题”中公共知识是如何难以形成的。
两个将军各带领自己的部队埋伏在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山上,等候敌人。将军A得到可靠情报说,敌人刚刚到达,立足未稳。如果敌人没有防备,两股部队一起进攻的话,就能够获得胜利;而如果只有一方进攻的话,进攻方将失败。这是两位将军都知道的。A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与将军B协同进攻?那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而只有通过派情报员来传递消息。将军A派遣一个情报员去了将军B那里,告诉将军B:敌人没有防备,两军于黎明一起进攻。然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情报员失踪或者被敌人抓获。即:将军A虽然派遣情报员向将军B传达“黎明一起进攻”的信息,但他不能确定将军B是否收到他的信息。事实上,情报员回来了。将军A又陷入了迷茫:将军B怎么知道情报员肯定回来了?将军B如果不能肯定情报员回来的话,他必定不会贸然进攻的。于是将军A又将该情报员派遣到B地。然而,他不能保证这次情报员肯定到了将军B那里……
这就是著名的协同攻击难题(coordinated attack problem),它是由格莱(J.Gray)于1978年第一次提出。糟糕的是,有学者证明,不论这个情报员来回成功地跑多少次,都不能使两个将军一起进攻。
在协同攻击难题中,两个将军协同进攻的条件是:“于黎明一起进攻”是将军A、B之间的公共知识,然而,无论情报员跑多少次,都不能够使A、B之间形成这个公共知识!如果你是这两位将军中的一个,你有什么办法?
在这个难题中,一个新的公共知识形成的悖论出现了:公共知识是群体中的人们进行交流、协作的必要前提,实际中我们确实能够进行交流协作,但从逻辑上一个新的公共知识无法形成。这样就形成一个悖论。
这个悖论类似于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芝诺悖论。从逻辑上,跑得很快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跑得很慢的乌龟:他要追上乌龟必须要经过乌龟出发的地方A,但当他跑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距离、到达了新的一点, 阿基里斯要追上乌龟必须跑到这新的一点,但当他追到该点时候,乌龟又爬走了……因此,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而事实上,阿基里斯能够追上乌龟,只要他的速度快于乌龟。这是我们不容置疑的常识。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