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沙发旅行(5)

我们沿着阶梯往上走,白色圣心大教堂就在眼前,两边扮作天使的街头艺术家正在整理行头,打算开始一天的生意。他们会凝固一动不动,好像一座真正的雕像,如果游人扔下一个硬币,雕像就立即活过来,给你一个拥抱或亲吻。做礼拜的人们顺次从教堂里进入,教堂前的平台站满了人--从这里望出去,整个巴黎市区的景色俯瞰入眼,在蓝色的天空下,重重叠叠的屋顶次落起伏,远处一个小小闪光点,皮埃尔告诉我那是埃菲尔铁塔。

圣心大教堂在欧洲教堂里颇具特色,通体白色,拜占庭风格的大圆顶带有东方式的典雅美,它由著名的建筑师阿巴蒂荷马设计,1870年在得到巴黎人的捐款后开始修建,1919年建成,教堂门两肩上侧立着两尊铜像,一边是圣·路易;另一边是被英国人用火刑烧死的圣女贞德,由于岁月久远,铜像早已经变成绿色。

与巴黎圣母院相比,圣心大教堂是更接近市民的宗教设置;这不仅因为蒙马特高地上各式各样的杂货店店铺林立,空气中弥漫着煎饼和烤栗子的香味,更因为教堂后画家的小广场和蜿蜒的小巷。

自由艺术家的圣地小广场差不多已经成为巴黎的必游之地--小广场上布满了画架,各色人等背着画板在这里“练摊儿”,以风景画和人物肖像为主。大多是匠气之作,只为糊口或换一杯酒钱,但偶尔也能看到有灵气的作品。我立在一个画者身后,他用灰白色调来画巴黎街景,全是面孔大的小画,笔触流动,有点印象派的意思,都是盛世繁华的街景,却是越看越落寞。至于价格,全凭卖者开价,买者还价;就是不买,他也愿意陪你多聊两句。

当然,生意好的还是那些画人物肖像的--虽然在我眼里毫无价值。他们也都学滑头了,看见有女孩子驻足观看,就慢慢遛过来,先赞美你的美貌,再建议如此美景美人,何不留一张画以作纪念呢?广场上有几个日本女子正在端坐被画,还得一直保持微笑,而画布上的人像几乎千人一面,眉毛眼睛都模糊有几分相像,无非就是往漂亮里画。有一位老先生拉上我,反复强调他会画“卡通”--也就是漫画夸张化处理后的人像,我终于忍俊不禁地笑了,用目光向皮埃尔求救。

“先生,我们要去喝一杯了。回头再看你的画吧!”皮埃尔及时“救驾”,拉上我绕过广场往后面的小巷走去。

“这里的房价贵吗?”小巷里安静幽深,家家户户都有漂亮的橱窗和摆出来精致的花草,乳酪店、甜点店、书店、买衣服的精品店,太阳软绵绵,花香满径,我真想一直这样走下去。

“以前是不贵的,这里住的人都很杂,现在这里成了游客区了,画家们住过的旧房子都成了博物馆,当然身价就不一样。安静的房子更贵。”

“达利、高更、毕加索还有一堆印象派画家。我听说蒙马特有一间小博物馆还记录了曾经住过这里、后来又成名了的画家。”

“你对画家有兴趣?不用去博物馆了,我带你去狡兔酒吧吧!”

大名鼎鼎的“狡兔”?这也许是蒙马特高地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家酒吧了。“狡兔”这个奇怪的名字来自于画家安德雷·吉乐(AndréGill)的一幅奇特的画,画中一个怪模怪样的兔子从平底锅中跳出,从此就成了酒吧的代言。最初这间酒吧叫“吉乐的兔子(lelapinàGill)”,随后又被改为现在的用名“狡兔”。藏在不起眼深深的小巷子里,但一旦路过就能发现,因为那只狡猾的兔子就在外墙上。据说毕加索是这里的常客,还因此留下一段传奇:狡兔的酒吧老板弗雷德(Frédé)爱好艺术,自己也经常画个小画儿娱人娱己。当时酒吧的常客如果没有钱或者不想付钱,可以用一张自己的画代替酒钱来付帐。毕加索未成名前曾随手用自己画作在“狡兔”里换过酒喝,1989年,被收藏在狡兔里的这一张毕加索画作在苏富比(Stheby‘s)拍卖行的纽约交易厅上以4000多万美金出手,这在当年可只是一杯酒钱。

我们找到酒吧,可惜人满为患,即使还在午后时分,已经坐满了一屋子热闹的各色人等。我们只能坐到门口露天的座位,点了一杯“VinChaud”--一种烧热了加入柠檬的法国红酒。在冬日的午后,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喝了热气腾腾的“VinChaud”后我竟然有几分小醉了。

“嗨,你知道红磨坊吗?”我问皮埃尔。

“知道。”他保持着亘古不变得体的微笑。“你想看?”

“是啊,你们的康康舞哦!”

“票很贵,而且要提前买。如果你确定要看,我们可以回去在网站上查到演出时间提前订票。”算了,这事儿被他一说显得挺无趣的。再说我也并不真的想看姑娘们露大腿。

“那你知道爱墙吗?”

“什么?”他扬起眉毛,嘿,在巴黎终于有他不知道的东西了。

“就是蒙马特高地上的一堵墙上,据说上面用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文字写满了’我爱你‘。”

“不知道。没有听说过。”

“你是巴黎人么?听说很有名的景点呢,是一个知名艺术家设计的。”

“爱是复杂的。如果只能用语言说,那真是最笨的表达。”他笑笑,晃晃酒杯,又是轻描淡写地说。好像不是他漏掉了不知道,而是这个地方真的完全没必要知道。

爱墙的发起者弗雷德里克·巴隆(FrédéricBaron)据说是法国一位以写爱情歌曲见长的音乐家。也许是受充斥于整个国度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1992年他开始收集和记录下了1000多条用300多种语言写就的“我爱你”的手写体,在1998年撰写了一本书,风行全欧发行5万册。巴隆早期的香颂小调都是在他居住在蒙马特高地时写下,因此他把“爱墙”建筑到了这里。

奇怪的是直到我们离开蒙马特,都没找到“爱墙”,大概真不算是什么著名的风物。他们说尽管爱墙上有来自世界各地语言写就的“我爱你”,然而在墙角处却有一行字,用法文写着:“Soyonsraisonnable,exigeonsl’impossible(保持理智,勿要强求)”。

我想这才是法国人的爱情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