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谁的交战?(1)

尽管英法宣布了停火的声明,但却丝毫没有想撤离埃及的意思,他们是想赖在埃及不走了。但英、法、以三国的闹剧也演得差不多了,这时坐在一旁等候多时的人要登台亮相了。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英国和法国只想着尽快扳倒纳赛尔,好夺回自己对运河的控制权。可不曾想,自己在运河那拼死拼活,却给了自己的盟友美国一个大好的机会。谁不知美国早就已经盯上了中东,只是一直苦于没有良机不便下手罢了,苏伊士运河战争正是其苦等的天赐良机。不错,英国、法国和以色列都是美国的盟国,而纳赛尔也是美国必欲拔之而后快的眼中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对盟友们想用武力解决运河问题,美国是持反对意见的。在它看来,运河国有化对于自己利大于弊,能趁此机会削弱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自己趁势崛起不是好事一桩吗?所以,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在英法两国为谋求恢复运河控制权上蹿下跳时,美国一直在联合国安理会寻求协商解决之道。

说实在的,对英法两国瞒着自己与以色列勾结发起对埃战争,美国的心情只能用气急败坏来形容。它决计不能再让英法在中东胡闹下去,所以在它们酣战之际,美国使出了浑身解数,全力反对英国和法国,最终迫使它们不得不偃旗息鼓。

按说,英法要对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发动战争不是什么大事,可他们为什么非要瞒着美国人不可呢?法国总理摩勒的一番话道出了个中玄机:“如果我们把决定的日子告诉美国人,新的耽搁、新的会议又会强加于我们,那时以色列可能会逃之夭夭”显然,他们心里明白着呢,告诉了你我们不就不好放开手脚大干了吗?

在以色列发动进攻的当晚,艾森豪威尔就马上召来白宫幕僚商讨对策。其后白宫发表声明,表示“保证支持在中东发生侵略的受害者”。随后艾森豪威尔还召见了英国驻美代办库尔森,表示“中东事态的发展已牵涉到美国和英国的威信”,还对法国勾结以色列的行动“不能理解”。在艾森豪威尔召见库尔森的第二天,美国就抢在苏联之前找到了联合国,要求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并严正要求埃及和以色列停火。

美国的咄咄逼人之势让英、法、以三国始料不及,对此,艾森豪威尔的助理曾无可奈何将之称为“痛苦的分裂”。在美国的积极操纵下,1956年11月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要求英法停火的第7号决议。英国首相艾登看到这个结果很是伤感,他难以相信美国政府会在联合国大会中带头反对自己和法国、以色列,换成是苏联或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都不会让艾登如此意外。

在11月6日,艾森豪威尔再次分别致电英国和法国首脑,威胁恫吓之意溢于言表。美国把事做到了这个分上,艾登再也无计可施了。无可奈何的艾登只得给法国总理摩勒打去电话,商议撤军一事。整个通话过程是尴尬无奈的,艾登的一句话让摩勒一直无法忘却,“我不能做王室的掘墓人”。英国都已经决定出局,法国哪还有独撑大局的勇气?于是,12月3日,英法两国同时宣布撤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