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巴顿出任第1装甲军军长。随后,便率领装甲部队4万多名官兵横渡大西洋,在法属摩洛哥海滨登陆,为盟军尽快打赢北非的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12月,隆美尔在突尼斯纵横驰骋,美国第2军吃败仗损失较大,士气低落。艾森豪威尔立即下令由巴顿接任第2军军长职务,以重振该军士气。“美军中的土匪”巴顿早就盼望和隆美尔这个“厉害的狗杂种”厮杀一场并亲手将其击毙。接任第2军军长后,他立即下令整顿风纪,规定每个将士不管在何时何地必须戴钢盔、扎绑腿,甚至连医院里的护士也不得例外。几天后,官兵们就意识到,在“新老板”巴顿的领导下,以前那种懒散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他的以身作则下,第2军在以后的作战中战绩卓著,和英军配合全歼德意北非军队25万人。随后,巴顿被任命为美国驻摩洛哥总督。
从巴顿在整个二战中的表现来看,其作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反对侧翼安全论。由于巴顿的装甲部队进攻速度较快,其侧翼经常暴露在德军面前,这使得惴惴不安的将领们经常为确保侧翼安全而畏首畏尾,同时,也对那些一时不能攻克的城镇而忧虑重重。巴顿对此不以为然,他曾对自己的参谋人员说:“还有一件事要求你们记住,对担心侧翼这种讨厌的事不要去管。让敌人去担心他们的侧翼去吧,而我们则不。”他认为,在攻击时不给疲惫的敌人一点休息时间是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如果你光顾着关注部队的侧翼安全和一城一地的得失,只能让敌人得到更多的准备机会。他力劝指挥官们不要过分考虑侧翼安全问题,只要部队能不停地大踏步攻击,侧翼安全问题就无需担心。
第二,对防御不屑一顾,强调不停地攻击是获得胜利的唯一实用手段。巴顿认为:“谁也不能成功地守住什么。部队进入掩体就等于失败。事实证明,任何形式的防御都狗屁不值,这样做的人都是笨蛋。”巴顿列举了特洛伊战争、马其诺防线等大量历史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觉得,只有不停地进攻才是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最正确的方法,“在战争中,只要奋勇当先,就会无往不胜。只有迅速勇猛,无休止地进攻,才能保住优势和安全。否则,把主动权交给敌人,我们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第三,特别重视攻的速度。在打击敌人的时候,要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去进攻敌军,因为“战斗的时间越短,我军的损失就会越少,对敌人的打击就能达成突击性,从而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即使有时推进的速度和连续作战的时间会超过人的极限,但这并不可怕,因为这对敌人更为不利,而且战斗胜利后,我军自然会有充分的休整时间,否则贻误了战机,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使部队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前进,巴顿甚至不允许他的军长、师长们停步不前。他曾经对部下说:“我不想听到报告说,‘我们在坚守阵地。’我们不坚守任何见鬼的阵地。让德国鬼子坚守去吧。我们要一刻不停地进攻,除了敌人的卵子,我们对其他任何目标都不感兴趣。我们要扭住敌人的卵子不放,打得他们魂魄离窍。我们的基本作战计划,是前进前进再前进,不管要从敌人身上身下爬过去,还是要从他们身体中钻过去。不论你们多么疲劳、饥饿,敌人只会比你们更加疲劳、饥饿。我们要像挤出鹅肠或小号的屎那样执著,那样无孔不入!”
第四,在进攻战中,巴顿强调参战部队要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他始终要求部队不要吝惜弹药,这样的话可以达到一是杀伤敌人二是保护自己三是鼓舞士气几种目的。他指出:“你们的火力压制了敌人的火力??我们的迫击炮、大炮只有开火时才是先进武器,沉默时只是一堆废铁。步兵要接近敌人,必须运动才行,而要运动,就必须射击。主要目标尚未发现时,所有的步兵武器火力必须用于搜索敌人可能占领区域。要利用行进间火力,它会降低敌人火力的准确性,提高我军的信心。要向敌前沿阵地射击,跳弹的声音更可怕而且杀伤率更高。在火力下滞留是愚蠢行为。在火力下滞留而不反击则是自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