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企业为什么总是集体性很受伤(5)

不过冤枉归冤枉,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绝对是无法割舍的。所以对于外向型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抱怨,而是要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掌握更多的游戏规则。

纵观遭遇反倾销制裁的中国出口产品,无一例外不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薄熙来在担任商务部部长期间曾指出:“中国出口约八亿件衬衫才能抵一架法国空客380。”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挑明了中国制造面临的尴尬:产品低端、利润微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个残酷的现实提醒我们,在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国际贸易的“硬通货”不是那些日用消费品和小五金产品,而是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国内出口产品的结构应该升级,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经济竞争,既有国内同行的,更有国际同行的。作为企业,尤其是我们的中小企业,总想在出口贸易中实现出口愿望。为了这个目的,一些企业往往采用竞相降低价格的办法击败同行。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不是两家企业之间的游戏,一味降价就可能会面对反倾销的制裁。在这方面,国内的企业可谓记性甚差,屡屡遭遇的反倾销制裁,几乎全是这个罪名。定价是门艺术,出口产品不是学雷锋,不是搞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是做生意,为得是赚钱。学会合理定价,不以牺牲自己利益换取出口订单,不因订单损害国家的贸易形象,这是每一家出口企业应恪守的基本要义。

走不出去,形成不了国际气场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苦力。”品牌就是价值,品牌的差距就是价值的差距。这是中国企业家们对品牌差距最深切、最直接的体会。“我们的产品和那些世界名牌,是由同样的面料、同样的流水线甚至是同一条流水线做出来的。但是,我们的产品售价只是人家的1/10。”杉杉老总郑永刚说,“目前我们国内有很多优秀品牌,但是如果要与优秀的世界品牌相比,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的品质没有问题,品牌有问题。”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世界加工中心”的角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充斥着世界各国的货架,世界消费者已经到了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地步了。

《今日美国》曾经这样描述美国人一天的生活:从清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几乎每一个生活与工作细节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早晨,叫醒美国人起床的闹钟有1/3印着“中国制造”;接下来洗手间里的塑胶遮帘、体重秤、卷发器以及吹风机大多来自中国;出门上班穿的衣服有17%是“中国制造”;路上使用的移动电话有27%从中国购买;到办公室桌子上摆放的木制书框、各类小文具同样是来自中国……晚上睡觉前,美国人需要关闭的台灯或者吊灯大约50%是“中国制造”。

2005年,美国女记者萨拉·邦焦尔尼决定尝试一年内不买任何中国制造的产品,并将这一年内家庭生活的真实经历写成了《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生活历险》一书。书中讲到一个细节,不买中国货之后她给孩子买了德国制造的玩具,非常精致、复古型的。但她的儿子对此反抗特别厉害,她女儿比较小,才两岁,一般不说话,但就是对德国玩具不感兴趣。当抵制期过了之后,女记者给孩子们买来了中国制造的简单粗质的玩具时,小女儿兴奋地一下子就从沙发上蹦了起来。

尽管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品牌却是凤毛麟角。据统计,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10%。品牌缺失,导致我国企业只能陷于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加工的低端环节,辛辛苦苦“为她人做嫁衣”,却踏不上令人瞩目的红地毯。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升为世界第三位,并与美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然而我国的GDP中,品牌所创造的价值不足20%。品牌的短板导致中国并没有获得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的整体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日本和北欧国家排名继续靠前,中国仅排名第34位。

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品牌竞争力一旦形成,并且与时俱进,可以博恒久之名。新经济与全球化浪潮对品牌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强化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消费者的注意力。

对于要在国际舞台上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国家而言,弱势的国家品牌竞争力将构成相当大的发展障碍,国家品牌竞争力弱将难以促进本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博弈中也会处于劣势的地位。

日本在品牌经济时代已抢得了先机,它已将其技术、管理与战略思维以外的巨大优势化为国际品牌及其优势产业群的品牌竞争力。当日本品牌成为世界各种商品的品牌代表时,日本的新经济体系也就基本完成了。

为什么日本像美国一样全力支持自由经济和全球化?因为它和美国在全球化方面的能力是最强的,这是它能够得以长期发展的一个原因。日本的大公司、跨国公司居多,全球营销能力也很强,大众产品和高科技产品都是它和美国占领优势。如果限制全球化,限制做大,日本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

所以,站在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上看,品牌战略对国家利益影响是根本的和巨大的。品牌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

一些经济学家尖锐地指出,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有其“三部曲”:一是输出产品;二是输出资本;三是输出品牌。输出品牌是最厉害的一步。其特点是,只动用本国少量的资源和资金,甚至根本不用资金,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力和设备,生产他们的品牌,这样便可以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充分利用其知识产权价值的积累;二是利用其名牌商标压制和消灭别国的名牌,以便一劳永逸地占领别国市场;三是利用输出品牌,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高额利润;四是赢得消费者的人心。

跨国公司最高明的一招就是选择中国的名牌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通过商标转让买断我国名牌,然后雪藏起来。外方通过这样的合资,既可消灭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又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原品牌千辛万苦开拓的市场和销售网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