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生嗜好打架,打架还是为了追求武学。别人再说我练得多好,我不能自己骗自己,我老觉得自己欠缺,心里不踏实。欠缺的就是实战的经验,经验多,才能对祖宗传下的东西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发展。
打套路、打沙袋,并不是武术的基础,武术的基础是起码二十场街斗的经验,限制性的擂台经验还要打折扣。
为何看低擂台经验?因为规则限制、护具限制,跟实战的真实情况有距离,经验上打了折扣,到实战时,效果就打了折扣。
甚至一些护具是违反科学的,保护不了你,反而更危险,比如头盔,说是防卫脑袋,其实容易产生内伤。因为头盔的硬度产生了震荡力,你觉得不痛,其实力往里面走了,伤了脑子。国际上的职业拳击手不戴头盔,就是这个道理。
外行人设计了许多保护措施,实则是害人的。当然业余选手,也很难坚持下来,水平低,危害性不容易显出来,但一旦坚持下来,速度力量的水平上去了,必伤于护具。
打成外伤倒好,外头流氓打架都用砍刀,死不了人,多是表面风光。用军刺就不行了,因为能扎到里面。外伤没事,别有内伤就得了,主要是胸窝、后脑、软肋处不受内伤便好。
习武一定要对外伤、内伤的区别敏感,训练抗打能力时,两人相互往身上做拳,做着做着,感觉异样了,就要防患是内伤,赶紧到医院照片子,宁可浪费钱,不要浪费命。
听到某某传人、某某大师的大名,我常有这种心态:“你才打过几次架啊?我不服。”练得棒,没打过架,对这种人我是绝对不服。善战者和善练者不同。
八十年代初“严打”,是一号人物的,人人都要过筛子,主茬、勇者百分之九十几都被判了刑,连小学四五年级的凶手也拘了,几乎没有漏网之鱼,枪毙了不少。
我早早撤出了茬架,回家满足自己的爱好去了。我不当一号人物,也没有害人、占地盘的劣迹,“严打”到来时,庆幸自己当初有预见。
从七十年代到经济搞活,恶斗之风一直延续下来,屡经“严打”才止住。东北失业的人一多,东北斧头帮入了京,随后山西、河南、浙江纷纷有勇者入京,有经济纠纷就有武力斗争,他们相互斗,招来又一轮“严打”,枪毙了不少……
一路走过来,知道这些事,现在社会稳定了,法律一健全,过去野蛮的一套就吃不开了。旧社会,练武人之间相互切磋,现在不能切磋,切磋一有伤亡,要受法律制裁。
不能比武,虽然有点遗憾,但社会变文明了,还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