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的应用问题涉及法律、关税、金融、土地等各个方面,与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九章算术》定型的过程中,中国古典政治经济理论家也直接参与其中。刘徽在《九章算术注》原序中论述该书历史时说,《九章算术》源于《周礼》中的“九数”,后经西汉初期的张苍、中晚期的耿寿昌收集破损的《九章》残简,进行删改和增补,并改用汉代通行的语言编辑加工而成。
其中耿寿昌是西汉宣帝时杰出理财家,任大司农中丞。他不断推广常平仓制度,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果。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寿昌遂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日常平仓,便民之。”然而,仅在10年后(公元前44年),“柔仁好儒”的汉元帝在儒臣怂恿下,以常平仓与民争利为名,将之废除。
不是数目字管理,而是中华文明的儒化才是中国传统社会停滞不前的真正原因。儒家治国理念占统治地位后,中国的重视实用技艺和数目管理的传统逐步消失。在长达两千年的中国中世纪,我们有大量军队,却常被少数游牧民族击败;我们有大量的财富,却被来自草原或海上的民族大肆掠夺;我们有太多勤奋的知识分子,却没有太多实用技术上的创造力。悲夫!
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许多人还不懂得儒法为什么不能并用。
3.法家反对儒家人治
法家崇尚儒家提倡的道德
历史上法家从来没有反对过人与人之间以爱为基础的道德,她反对的只是将家庭伦理政治化的人治社会。这里我们必须再度重复那句老话: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孔子将家庭伦理政治化导致国人陷入千年的社会公德误区。
以法家治国的秦朝为例,从秦始皇到下层官员都崇尚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有些地方同儒家经典《礼记》、《大戴礼记》相似,有地方同《老子》和道家思想相似,充分体现了华夏原文明以道家为哲学、以儒家为伦理、以法家为政治经济体系核心的特点。如《为吏之道》中有“临难见死,不取句(苟)免”句,而《礼记·曲礼上》作:“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又如“安乐必戒,毋行可悔”一句,《大戴礼记·武王践阼》中有:“席前左端之铭曰:安乐必敬;前右端之铭曰:无行可悔。”《为吏之道》中有“強良不得”一句,《老子》作:“强梁者不得其死”等等。
如前所述,《论六家要旨》中司马谈一方面肯定了法家确立社会基本秩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批评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所以只可以行一时,不可以行一世。法家真的反对“亲亲尊尊”吗?不是的。世人很少注意到,韩非是儒家“三纲”理论的最早提出者,后来董仲舒曾正式概括为“王道之三纲”。《韩非子·忠孝》中有,“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