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学家杨向奎从土地制度,及与之相联系的赋役制度、兵车制度考证,法家经典《管子》同于《周礼》,皆出于齐国。杨向奎在《〈周礼〉的内容分析及其成书时代》一文中这样写道:“《周礼》虽然近于杂家的作品,然而也有它的中心思想,是一部重视刑法而有儒家气息的书,因此有人以为出于荀子学派,这虽然有待证明,它出于齐国有儒家气息的法家是可以肯定的。”(《山东大学学报》,1954年第4期)
杨向奎先生的论断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周初姜太公吕尚封于齐,他的治国理念不仅会影响到西周王朝,还直接影响了后来的齐相管仲以及西汉以刘邦为核心的齐法家集团。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司马迁曾评价吕尚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谋计居多。”吕尚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后人编辑的《六韬》一书中,1972年发掘的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年一号墓和1973年河北定州发掘的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都出土了竹简《六韬》,足见西汉时人们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
齐法家的开创者姜太公
学者们在论述吕尚思想时常常把道、法、儒等拆开来从多角度研究,我们不防也用这样的方法。当然最后还是要同其他学者一样得出结论——吕尚的思想“介于黄老之间”——实际上就是齐法家思想核心黄老之学。
《六韬》的思想内核包括:
1.道家思想。道家是法家的哲学基础,这是因为后世法家继承了道家自然主义的世界观,同时法家还将道提高到最高领袖所应达到的修养的高度。
《六韬·文韬·大礼第四》中记录了太公回答文王的一段话:“文王问:君主应该怎样临朝执政呢?太公说:君主要安详稳健而气质宁静,要柔和有节而胸有成竹,要善于与臣民协商问题而不固执己见,对人要谦虚而无私,处事要公正而不偏。文王问:君主应该怎样倾听意见呢?太公说:不要轻率接受,不要简单拒绝。轻率接受,容易丧失主见;反面拒绝,容易闭塞言路。君主要像高山那样,使人仰慕效法,要像深渊那样,使人莫测其深。英明正确,镇静公正,就是准则。”(原文:文王曰,主位如何?太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文王曰,主听如何?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