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考虑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画蛇添足”这个故事比“多此一举”有更深的含义。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整理一下,昭阳在下决心攻打齐国时需要用到哪些判断标准。

一般在考虑一个行为时,我们会比较这个行为所带来的收益与消耗的成本。收益大的话就可以实施,损失大的话当然就得抑制这种行为的发生了。

在此,收益也不一定全是金钱利益。吃一种美味所带来的享受、满足感也属于此类。某项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是一种收益。经济学中,将金钱的增加及其他行为所带来的充实感、满足感等统称为收益。

用经济学的话来讲,以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当做行动判断标准,判断这个行动所得到的收益是否等于实施该行动所付出的成本,这就是基本的成本-收益分析。

理论上看起来好像挺简单,理解起来问题不大。但是面临实际问题时,分析究竟哪一个是成本,哪一个是收益,就会发现问题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现在站在昭阳的立场上来考虑一下究竟应不应该攻打齐国。

首先是昭阳已经把魏国降伏,即使不再进军齐国他也能从楚王那里得到褒奖。昭阳现在应该考虑的不是今后的军事行动,而是去考虑怎么保住即得的爵位。也就是说,昭阳考虑的,不应该是把魏齐两国都灭亡后所得到的总褒奖,而是应该从总的褒奖中,把征服魏国所得到的褒奖排除后,再考虑攻陷齐国后所得到的追加收益。这个收益,才是判断是否攻打齐国的标准。因为即使把齐国给攻破了,对于已经高居宰相之位的昭阳来说,已经不可能再高升。昭阳和首先画完蛇拿到酒壶的那个人一样,即使给蛇画上了几只脚,也是无用之功,就算是把齐国攻破也不会得到其他追加收益。

而且,也要考虑到攻打齐国,其失败的可能性也不小。就如同拿到酒壶又失去酒壶的那个人一样,如果攻打齐国失败,昭阳好不容易因降伏魏国时得到的封赏可能就打水漂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