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沉没成本的时机

理论就先讲到此为止。从日常生活的感受来看,还会有很多读者对沉没成本理论感到困惑。还是举演唱会门票的例子。好不容易花了1 000元买来的票,只有充分有效地去利用它,钱才算得上没有白花。这种思考方法确实没有错。要不然,我们花钱却不去看,白白浪费了一张门票,而经济学却告诉我们说不去看才是合理的,那经济学岂不是太让人怀疑了?

实际上,“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一思考方式是没有错的,“够本”、“不吃亏”的这种思考方法也完全正确。很多人对沉没成本抱有困惑也情有可原。

那我们这种日常感受中,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呢?答案就是:判断花钱值不值的那一瞬间,那个时机。

就如演唱会的那个例子,在买这张门票的那个时间段,就应该考虑将来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它。用经济学理论考虑,在买这张票时,应该将所有倒霉不幸的事情,比如自己因流感而不能去看,或者是其他急事导致门票无法转卖等这些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也就是说,你买这张票时,也要考虑到买了之后它可能用不上、作废、损失等。“够本”、“不吃亏”的这种判断标准是正确的,但使用这种判断标准的时机应该是在买这种票的时候,而不是自己已经得了流感的时候。

自助餐的例子也一样。吃这个东西到底值不值,在出门去餐厅之前就应该考虑清楚。在吃之前保持理性,花这么多钱吃这些东西到底吃不吃亏?万一不好吃呢?想好这些再做决定。这样的思考方法才是合理的。吕尚的妻子也一样,在一开始服侍吕尚时,甚至在决定是否与吕尚成亲时,就应该这样考虑:我跟他过日子,服侍他一辈子,这样到底值不值呢?买戒指的情况也一样,花高价钱买它值不值这个问题,应该早就好好地考虑清楚。求神拜佛,覆水亦难收。盆水落地之前,深思熟虑、谨慎行动乃上策。 专栏--吕尚之妻到底有没有错据传说,吕尚的妻子是一位不知羞耻的恶妇,冷静地想一想,其实未必。不论是精神还是金钱方面,她都在吕尚身上有相当大的投资,可是却没得到任何回报,所以,更应该给予她同情。她之所以成了一个嫌贫爱富的恶妇,就是因为太公望吕尚成为了留名青史的伟大成功人士。太公望要成为好人、正面角色,那么她的妻子就只能是坏人、反面角色。好坏善恶乃环环相生。

吕尚的妻子选择离开他,其实不能说她想法就不是合理的。她当时选择离开时肯定也有想过:既然已经服侍他这么长时间了,精神与金钱也耗费了不少,却没有任何回报,现在跟他了却这段姻缘,对我来讲反而是件好事吧!当然,她过去为吕尚所做的事情,可以算做是沉没成本,不能够成为考虑的对象,关键是比较,在此之后吕尚如果成功为自己带来的利益与他不成功自己所必需付出的劳动,这两者究竟哪一个更划算。吕尚的妻子在选择离开他的时候能考虑到这些才算得上是合理的思考。如果最后吕尚真的是出人头地,也只能说是她自己运气太坏。理性判断得到的结果与靠运气得到的结果看上去好像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