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羽、张飞要“取其长去其短”(2)

赵子龙(?~229),三国蜀汉名将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刘备在河北时即追从他,以勇敢善战、端严谨慎著名。旧剧常以赵云为刘备四弟;由此以排辈行,呼赵云为四将军。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1944年10月25日,毛泽东到延安中央党校作报告。在谈到审干问题时,他说:“张飞在古城相会时,怀疑关云长,是有高度的原则性的。关羽形式上是投降了曹操,封了寿亭侯,帮曹操杀了颜良、文丑。可他又回来,究竟是干什么来了?我们一定要有严肃性、原则性。当然过火是要不得的,所以去年抢救运动,开展了十几天,我们马上就停下来了。”(忻中:《毛泽东晚年的读书生活》,见《党史文汇》杂志,1994年第8期。)

1947年,彭德怀率军在陕北战场歼灭国民党军长刘戡所部。在战役打响前,彭德怀曾打电话问毛泽东:“刘戡这个龟儿子,主席要活的还是要死的?”毛泽东在电话里笑道:“《三国演义》里说,张飞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彭德怀就说:“主席,我立军令状。”结果果然击毙了刘戡。(权延赤:《卫士长谈毛泽东》,北京出版社,1989年5月版,第375页。)

据李锐《庐山会议实录》:在1959年7月31日的中共中央常委会上,彭德怀说:“‘张飞’这个绰号是主席取的。”故此处有以彭德怀比喻张飞之说。

“张飞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内称关羽斩颜良后,“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吾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探囊取物”,伸手到袋子里取东西。现比喻此人本事很大,事情很容易办到,易如反掌。典出《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1947年,毛泽东撤出延安时,在问新四旅的特点时,警卫排长阎长林说:“新四旅河北人最多。”毛泽东放声大笑:“哈哈,河北人就一定打胜仗?三国时候,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不是叫山西人关云长给杀了嘛!”李银桥(当时是周恩来的卫士)在一旁小声说:“山西人也不一定行,关云长就不如彭老总。关云长走麦城,彭老总可是三战三捷。”“噢,你还是很有见解么。你也是河北人吧?”李银桥脸红了,轻轻点头。(权延赤:《卫士长谈毛泽东》,北京出版社,1989年版5月版,第185~186页。)

“关云长走麦城”,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1949年12月,毛泽东在与楚图南等人握手以后,很有风趣、十分幽默地和他们讲起了《三国演义》中古城会的故事。他微笑地说:“当时在古城的三弟张飞,看见从敌人营垒回来的二哥关羽,对他提出种种疑问,是张飞有警惕性的表现,是完全正确的。但关羽一旦斩了蔡阳,用行动表示了与敌人划清界限,张飞于是开门迎接关羽,又兄弟团结共同对敌。”(孙琴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0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