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见《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是指汉建安十三年(208)春,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就当时天下形势和走向的一次谈话。他提出今后的军事战略是:“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建安二十年(215),刘备在占领益州之后,以诸葛亮留守,自引军北攻汉中,尔后又命关羽由江陵北上进攻襄樊。
1957年7月9日,毛泽东在上海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刘备得了孔明,说是‘如鱼得水’,确有其事,不仅小说上那么写,历史上也那么写,也像鱼跟水的关系一样。群众就是孔明,领导者就是刘备。一个领导,一个被领导。”(《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82页。)
“如鱼得水”,像鱼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十分适合的人物或环境。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中,在谈及党内团结要讲辩证方法时,说:“任何一个人都要别人支持。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这是中国的成语。中国还有一句成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单独的一个诸葛亮总是不完全的,总是有缺陷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27页。)
1958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中,提到了“甘罗、贾谊、刘(邦)项(羽)、韩信、释迦、颜子、红娘、荀灌娘、白袍小将、岳飞、王勃、李贺、李世民、罗士信、杜伏威、马克思、列宁、周瑜、孔明、孙策、王弼、安眠药发明者、青霉素发明者、达尔文、杨振宁、李政道、郝建秀、聂耳、哪吒、兰陵王”。他在讲话中列举了这些人的事例后,说:举这么多例子,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年轻人是要战胜老年人的,学问少的人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为大学问家所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208页。)
甘罗,战国后期秦国官员,楚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他12岁便出使赵国。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雒阳(今河南洛阳)人。他18岁以文才闻名全国,20岁任博士。
刘项,刘,刘邦;项,项羽。他们都是秦末的农民领袖。
韩信(?~前196),西汉初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清江西)人。秦末他佐刘邦击败项羽。
释迦,即释迦牟尼,古代尼泊尔王子,佛教创始者。
颜子,即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红娘,元杂剧《西厢记》里的人物,小姐崔莺莺的丫环,助其小姐与书生张君瑞成全婚姻。
荀灌娘,东晋官员荀菘之女,13岁冲出重围,讨得救兵为城解围。
白袍小将,即薛仁贵(614~683),唐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随唐太宗出征高丽,身着白袍驰入敌阵,所向披靡。
岳飞(1103~1142),南宋名将,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宜和四年(1122)他从军,由小兵升至大将。
王勃(650~676),唐诗人,绛州龙门人。他14岁应举入第。他20来岁写有名篇《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