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的传承、统治者的倡导,加之孔子的理论顺天意、合民心,于是孔子渐渐成了中华民族心中的偶像。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政权更迭,这尊偶像也随之被统治者或抛到地下或捧至云天,可谓是命运多舛。然而从当今民众对先祖孔子的认可程度来看,我感觉他依然是中华民族心中的一位“素王”,仍然活在民众心里。如果让我来作评价的话,我会说先祖孔子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和终生探索人类社会应走向何方的哲学家。
历史有时会开出天大的玩笑。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把“素王”拉下了神坛。当年的红卫兵小将来到曲阜,理直气壮对孔子口诛笔伐,孔林(孔氏家族墓地)中孔子石碑断裂,一片狼藉。虽然“素王”未被鞭尸,但若尸骨尚存,难免遭此一劫。在那历史颠倒的年代,“素王”身败名裂,世人无有敢为之鸣冤叫屈者。
随之而来的“批林批孔”运动,使我对先祖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因为“素王”遭灾,所以“殃及池鱼”,凡姓孔者,皆被划为“孔老二”的孝子贤孙,遭受的歧视、侮辱不言也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那个年代,我为祖先蒙受冤屈而感到不平,总是在盼着早日能结束漫漫长夜,以使“素王”冤案得以昭雪。
历史又是公正的。那颠倒的年代很快就过去了。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我考入山东大学。1982年毕业分配到人民画报社,负责日文版的编辑工作。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和日本人有了很多的接触,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有关孔子的书籍和中国古典曾大量传入日本,直到今天,日本还是非常尊崇孔子,很多日本人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1985年我受人民画报社的派遣,东渡日本留学。作为孔家子孙,背负着祖父教诲的重任,我怀揣《孔子家谱》首卷、《论语》和祖父写的《孔氏姓源》,在日本边留学边为画报工作。二十余年来,在工作学习之余,我提笔写就了数十本有关中日思想文化交流的书籍,其中一半以上是关于孔子和他的思想哲学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