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发展商务,维护华商(2)

袁世凯接替陈树棠后,也是积极发展清朝在朝鲜的商务,特别是朝鲜口岸渐增,贸易日盛,各国争相倾轧时,袁世凯更是不遗余力。他一面广做宣传,鼓励华商东渡;一面设立帮会馆,建立董事;设置巡警,保护华商,竭力经营。这些直接于华商有利的政策、措施,导致大量华商东渡朝鲜发展。“商人水陆辐辏,逾年骤增数倍,三年乃陵驾日商之上”,华商超过日商,成为朝鲜经济发展的一支劲旅。据统计,在袁世凯离朝之前,仅汉城一地,华商就达八十多家,人数在千人以上;仁川、元山、釜山、京仁等地,也都布满了华商。

华商在朝鲜的商务活动,主要借助轮船来完成。1883年,清招商局首先开辟了一条海上航线:上海-仁川,每月航行一次。后来又将航线扩大为:上海-烟台-长崎-釜山-仁川,延伸向了日本。但随后因中法战争爆发,轮船被征用,航线中断。航线中断后,中国商人主要靠搭怡和洋行轮船“南升号”来往。随后,“南升号”也因亏本经营停止了航线。尔后有德国的世昌洋行开辟了上海-仁川的定期航线,但仅维持六个月后也停止了。此后,中国商人不得不搭日本三菱公司的轮船。日本商人再度垄断了朝鲜口岸贸易。随后,日本政府将三菱公司和共同运输公司合并,成立日本邮船株式公司。日本邮船株式公司对中国商人态度恶劣,船费也高,华商利益受损,相当不满。华商也渴望有自己国家的轮船,于是向袁世凯请求派遣。清政府以维持定期航线费用太高为由拒绝给予派遣。尔后,有中国商人在日本邮船株式公司的轮船丢失丝绸,而日本公司却不予赔偿事件发生。袁世凯和中国商人都很气愤,遂再次向李鸿章强烈要求派遣中国轮船。袁世凯认为朝日贸易振兴的后盾主要是日本政府支援维持定期航线。中国派遣轮船,不仅能维持宗主国的体面,而且是在朝鲜掌握各种商业利权时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袁世凯的积极努力下,1888年3月,招商局“广济号”轮船开始派遣上海-烟台-仁川的定期航线。在这条航线的推动下,中国与朝鲜的贸易全面展开,贸易开始稳步提升,日本独大朝鲜贸易的局面被打破。

日本政府对于日商势力衰退,华商日渐上风,深感忧虑,遂开始不断寻求挽回的途径,拟订了《有关朝鲜贸易书》,驻元山副领事渡边修提出了《恢复朝鲜贸易方案》等。但尽管这样,华商在朝鲜商务的拓展似未因日本采取对抗的措施而受阻。日本失去了原有地域贸易的优势,于是转向劝说平壤港的开放。袁世凯为了防止日人扩展商务至朝鲜西北部,从中加以阻扰,开港又关港,但中日在朝鲜的贸易追逐并没有结束,而且更为激烈。

光绪十六年(1890年),袁世凯奏请在龙山、仁川、釜山、元山四处设立了中国在朝商务理事,以管理华商在朝商务。光绪十八年(1892年),袁世凯鼓励同泰顺商行集资购买了浅水轮船两只,每年接运朝鲜漕粮十万担和所有的中国货物,大大发展了中国在朝鲜的运输业务,促进了华商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并获益。“总之,袁世凯对于在韩华商之权利的保护,无不尽力以谋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