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圣经》人物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体验是什么呢?那就是拒绝承认假神,拒绝承认人所造的神。在这个世界上,偶像崇拜、对各式各样假神的崇拜,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人凭空想象、创造了他的神,他的偶像。他将一些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力量转化为塑像来膜拜:自然现象的力量、宇宙的力量、万物繁衍不息的力量、权力与金钱的力量等,净是一些昭然若揭、支配着世界的东西。这是我们恒久不变的诱惑。像我们一样,亚伯拉罕、摩西及耶稣在作为人子的历程当中,都需要闪避并远离偶像崇拜的诱惑。神命令亚伯拉罕离开他的本地、本族、父家,连同他们所依恋的偶像(《创世记》12章13节)。神对摩西下了一道命令:“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天上、地下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以跪拜它们,也不可以侍奉它们。”(《出埃及记》20章34节)诱惑者答应将天下的万国赐给耶稣,只要他愿意拜倒在他面前:“魔鬼又领他上了高山,霎时把天下的万国都指给他看,对他说:‘这一切权柄荣华,我都要给你,因为这原是交付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都归你。’耶稣说:‘经上记着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路加福音》4章68节)《圣经》旨在攻击所有偶像。
外邦的偶像,是金的银的,
是人手所造的,
有口却不能言,有眼却不能看,
有耳却不能听,口中也没有气息,
造他的要和他一样,
凡靠他的,也要如此。(《诗篇》135章)
人心可感受的神
转身背离所有偶像,相信独一无二的神,意味着放弃单凭感官去体验某个神祇,转而相信一位隐蔽的神。这时,我们就能尽情享受放弃所带来的果实:一个全然不同的启示。
感受到神的乃是人心,而非理智。而这就是信心:神是人心可感受的,而非理智可感受的。
我在“人心”这两个字上思索了颇长一段时间,对于它的解读,曾经出现许多不同的看法。这个争议虽然非常有趣,但不在我的讨论范畴。不过,我支持帕斯卡专家梅纳(JeanM閚ard)的观点。梅纳在《〈沉思录〉的氛围》(LeClimatdes“Pens閑s”)一书中,确定了帕斯卡所说的“人心”的位置。它既不在纯粹理智之中,也不在情感之中。心是人的核心,是肉体与理智、感性与意志的结合。它是产生行动的马达,是人最私密的一面,是人之所以是一个绵密复杂的关系网络、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的关键。
在研究帕斯卡的“人心”概念的同时,根据伯格森对直觉的定义,尤其是《圣经》里的暗喻,我们可以探究“直觉”这个概念。在帕斯卡所迷恋的《圣经》中,“人心”指的是神对人说话以及人对神说话的地方,是思想,是因狂喜或忧伤而发出呼喊的地方。是我的心,和着诗经里的祷告,在向神说话。“我心向你说,‘寻求他的面’。耶和华啊,你的面我正要寻求。”(《诗篇》27章8节)是我的心在作一个重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最后,如果我们不停留在较庸俗层面的含义的话,“肺腑”这个词也能唤起同样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