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人类经验中的故事冲动(1)

1. 故事比现实、比真实更多样更丰富。

翁贝托·艾柯在他的小说《昨日之岛》*中,写了一段“小说中的小说”。小说主角罗贝托困在搁浅的船上,无法可想,只好——写小说。罗贝托想像一个鬼影般存在的弟弟费杭德假扮自己,勾引了自己的梦中情人、两人搭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到了一个又一个奇怪的岛屿。

他们登岸的第六个岛,那里的人每天一直说话一直说话,而且说的都是关于别人的闲话。原来在那个岛上,人们相信:活着最重要的目的与意义,就在于成为人家的话题,被人家议论,如此人才活得下去;因此,在那个岛上,犯了错的人可能遭遇的最严重惩罚,就是大家不谈论他,于是他就会在众人刻意的忽视下活活闷死。

这样一个“八卦岛”,没有八卦就活不下去!更有意思的是,岛上居民清楚意识到,发生在人间的真实八卦情节,其实蛮有限的。一不小心,岛上的张三和李四就有太类似的故事;甚至一不小心,王五就没有什么可供谈论的事发生在身上。那怎么办?

一定要想出方法来,让每个人都有些可以被谈论的内容,支撑巨大的八卦议题需求,不至于有谁被冷落了活不下去。于是,岛民们建造了一个巨轮立在村子的广场上。巨轮由六个同心圆构成,每一个圆都能独立转动,第一个圆隔成二十四格,第二个圆三十六格,第三个圆四十八格,第四个圆六十格,第五个圆七十二格,最外面一个圆有八十四格。不同格子标示不同动作、不同情感、不同状况、不同时间地点。轮子一转动就产生丰富的组合,例如:“昨天——帮助——遇见——仇人——欺骗——病痛”,看这些格子产生的提示,岛民就可以开始谈论:“啊,张三昨天在路上刚好碰到仇人,那个仇人以前对他很坏的,把他骗得团团转,可是现在仇人病痛缠身,所以张三反而帮助了仇人。”这样,张三就有故事可供谈论了!

怕谁没故事了,岛民只要去转轮子就好了。利用转轮,可以搭配出七亿两千两百万种不同的故事,哇,太够用了!

有人可能要问:但故事不是真的啊?张三没有真的遇见病痛缠身的仇人,不是吗?是啊,但谁叫张三自己没有别的遭遇可供人家谈论嘛!

故事比现实、比真实更多样更丰富,这是人需要故事、离不开故事,一个根本原因。人类最独特的生物性质,包括了拥有远超过自己经验以外的想像力,和拥有远超过现实真实范围以外的好奇心。没有别的动物——就连猫都不可能——像人一样好奇。也没有别的动物,像人一样怕无聊。不断重复的现实多无聊,只有现实事实的生命多么不起眼。现实不足以提供刺激的话题,释放、发泄人的想像与好奇,还好有故事来帮忙。故事取材现实,却将材料做了各种现实以外的混合方式,正因为不现实,正因为不是事实,所以有趣,所以有价值。

《知识放大镜》

翁贝托·艾柯(1932——)意大利学者,身兼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和美学家等多重身份,更是全球知名的记号语言学权威。他的三部小说《玫瑰之名》、《傅科摆》、《昨日之岛》被译为多种文字,本本席卷各地畅销排行榜。

读艾柯的小说,读者需要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教派的发展史有一定了解,否则很难理解小说的内容,因此他的作品被评为典型的“知识分子小说”。

《昨日之岛》

这部小说背景为17世纪欧洲各国为了航海霸权的需求,千方百计寻找经线的定位方式。1643年夏天,负有秘密任务的商船阿玛利里斯号遇难了。唯一的幸存者罗贝托,漂流到弃船达芙妮号上,遇到了耶稣会的神父卡斯帕,两人不约而同地寻找同一个目标——地球表面虚拟的分日经度线。这条能划分昨日今日,将今日之岛转化成昨日之岛的时间分界线,到底要如何测度呢?神父打算从海底行走到那座神奇之岛上,却一去不返。罗贝托在船上思绪混乱,写下“小说中的小说”。

读书导航